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4/4頁)

只需要容納一兩千人的建築,卡爾索利看了看皺著眉頭的吳中,回答說道:“殿下可否能給小臣一些時間,許多問題,我需要跟吳尚書進行驗證之後,才能給殿下一個滿意結果。”

“這件事不急,你下去之後好好研究,有什麽需要盡管向工部要,孤只要結果。吳尚書,工部這邊要好好配合卡爾索利。”

吳中躬身應是,卻又說道:“殿下,應天府最大的戲院都能容納七八百人,擠一下一千人也夠坐了。如果只是兩千人的大殿,完全不必用西夷那一套,臣都能建起來。”

朱瞻基說道:“孤要建的不是戲院,也不需要戲院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孤建這座大殿,是想作為以後大朝會的場所,讓你們這些大臣也都能坐著議事。所以,這個建築必須要宏偉,堅固,要能彰顯皇家氣派……”

吳中愣住了,隨即鼻翼顫動了幾下,眼淚竟然流了出來。

他普通一聲就跪在了堅硬的琉璃地面上,俯首大哭:“殿下竟然會……殿下仁慈,愛民如子,老臣……老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的突然嚎啕大哭一下子把朱瞻基給搞懵了,再看到幾個文臣都跪了下來,皆都稱贊朱瞻基仁慈,無不感動至極的模樣,他似乎有些明白了過來。

自古以來,帝王為了彰顯皇家的優越,無不是在朝議規矩上頗為苛刻。

特別是自唐宋以來,儒家勢力逐漸龐大,在唐代,大臣上朝還是跪坐著,到了宋代,有了椅子,反而變成全部站著了。

後世的滿清抹黑大明,說大明上朝是跪著上朝,純粹是誣蔑。

你讓六七十歲的大臣跪幾個小時試試看,腿還能要嗎?

唐代以前,沒有椅子,大臣們上朝都是跪坐,跪坐和跪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是,朱瞻基提出給大臣們專門建一座議事大殿,讓每個人都能坐著議事。這種概念完全不同了,是把大臣們放在一個平等地位了。

所以吳中這個有些僵化的老臣才會感動如斯,覺得朱瞻基實在太好了。

這個時候,朱瞻基當然不會放過拉攏人心的機會,上前一一扶起了幾位老臣。

“奉天殿雖然氣派,但是地方有限。大朝會的時候,那些四品以下的大臣只能在大殿外風吹日曬,遇到刮風下雨更是難熬。孤欲建一座大殿,能讓所有京官都能舒舒服服地坐在那裏議事,這也是為提高工作效率。孤還準備,在議事大殿上面建水塔,下面建茅房,不至於為了議事,連茅房都不讓上了。”

吳中有些泣不成聲,一直低著頭不讓朱瞻基看見他的眼淚。“殿下此乃仁政,聖舉,老臣感激涕零。”

朱瞻基心裏卻暗笑不已。其實他雖然體貼大臣們站著議事辛苦,但是主要原因還是為了推行他的議事法則。

如今的朝堂上,議事法則的實施,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許多人習慣性地站出來反駁大臣的意見。

蹇義作為議長,許多時候也忘記了自己主持的責任,親自與他人辯論。

建一個這樣的議事大殿,除了皇上,就只有議長,還有某一件事的負責人才能上台講話,就不會擾亂了講話的秩序。

至於誰在台下鬧,到時候自然有錦衣衛來對付他。

什麽事都應該講規矩,但是規矩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用這樣的硬件條件限制起來,所有人才知道應該按照什麽樣的程序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