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4/5頁)

所以,為了打壓綠教,朱瞻基寧願扶持佛教來對抗他們。

在火車出現之前,大明對西北的控制有限,直接動手的成本太高,基本上要依靠各族自發抵制綠教入侵。

所以在現階段,還是要盡量利用西北的力量來對付綠教。

這次西征,主要針對的就是綠教勢力,有了朱棣的打壓,還要扶持佛教勢力,才能從根本上消滅他們。

吳克忠一聽,立即拜倒叩謝:“臣多謝殿下賞賜!”

蹇義見朱瞻基一下子就直接斷了文官插手軍政的想法,也沒有辦法。

如今大明國力強盛,南洋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運送進來,他這次出海又賺回了兩千多萬財貨。

更主要的是銀行控制在皇室的手中,他完全可以不依靠戶部就能直接撥運錢糧。

目前的戶部,也就只能聯合皇權,才能插手軍政。

太孫遠比他想的還要精明,根本不給他們機會。

皇家不支持,他們也無可奈何啊。

輪到刑部議事,刑部尚書顧佐來到殿中,面對著朱瞻基和蹇義,直接將刑部與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的山東大案結果呈報了上來。

對於這個結果,朱瞻基也是昨天就已經知曉,其實是不太滿意的。

沒有一個官員被判死刑,有二十余位降職調任,戴罪立功。有十余個被去官除職,發配三千裏。還有十余個不輕不重的,只是丟官,連發配都不用,甚至依舊保留文勛級別。

這樣的處理結果有些太輕了,甚至起不到懲治的作用。

但是,這件案子與朝廷的官員考核程序相悖,顧佐哪怕是朱瞻基的人,也認為不宜過重懲治。

朝廷一邊要各地多生人口,多收稅,一邊卻又大力鼓勵移民,打壓糧價。

地方官員們也難啊……

至於孔家在這裏面使壞,又涉及到了朱高熾,這件案子的蓋子不能隨便揭開。

何況,孔家並不是愚蠢之輩,他們只是鉆了這個空子,要說大惡,他們的確是在壞朝廷根基。

可是這件事他們做的十分聰明,根本沒有他們參與其中的證據。

實際參與其中的六大糧商當然脫不了罪,但是他們現在人已經被抓了,家產被查封了。朝廷因此收繳了一百多萬石糧食,近十萬兩白銀,還要將他們發配三千裏。

還能怎樣?

總不能趕盡殺絕吧!

反倒是孔家利用朝廷的勞役為自己家修水利,利用天災占地,這才是孔家推脫不了的罪責。

不過這個罪可大可小,即使再大也傷不了孔家的根基。

因為根據大明律,利用天災,災民受難購買天地並不是罪過。占用朝廷勞役,也只是罰金而已。

還有孔家刨人祖墳這件事,更是跟孔家主支沒有直接關系。

這件事又不是孔彥縉他們自己動手幹的,反倒是曲阜縣令嚴叔同,在這件事上面的責任更大。

勞役是官府征派的,挖祖墳也是勞役所為,孔家最多有個管家出面,他們還又給了馬家其他人二兩銀子的補償。

這件事可以宣傳出來,打壓孔家的名譽,但是論起來,孔家並沒有直接罪責。

所以,三司會審的最後結果,也只是對孔家罰金,並且由戶部清查他們在山東各地的一萬頃土地,若有強占,一律充公。

這個案子顯然在文官系統裏面已經形成了共識,孔家有錯無罪,罰金了事。

結果呈報上來,朱瞻基卻說道:“此事孤以為,山東糧食貪腐案件,官員拒糧案件可以化為一案。但是孔家強占良田,征用勞役,刨人祖墳,應另案處理。故此,刑部與大理寺應該分清事實,不可混為一談。”

百官登時就明白了過來,朱瞻基這是依舊緊追不舍,不肯善罷甘休。

不過想想也是,朱高熾現在依舊昏迷不醒,朱瞻基要是不恨孔家,那就枉為人子了。

不過,即使另案處理,但是後面幾件事都算不得大事,將孔家從造反的嫌疑裏面拖出來,他們已經仁至義盡了。

所以他們經過重新商議,做出了對山東案件進行結案的總結,但是孔家其他的過錯,另案處理。

朱瞻基這才同意了下來,按照他們的議事結果,讓內閣開始寫聖旨。

北方籍貫的官員,流放漠北,最近的都是在北海,遠的到了後世的西伯利亞那裏去。

而南方的官員大部分都流放到呂宋和星城,舊港。

所有的官員流放之後,並不取消官籍,但是降三級留用。至於一些低品級的官員,到了南洋或者漠北,則全部轉為學官,教授當地百姓讀書認字。

然後,輪到了工部。朱瞻基原本以為工部的事務如今都走上了正規,不管是修水泥路也好,修補河渠,防範水災也好,這些事務如今都走上了一條良性循環的道路。

但是當吳中提出了報恩寺塔的建造又要追加撥款,朱瞻基才一下子想起來這個大明如今最難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