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2/4頁)

褚松也知道山東稅賦沉重,偏偏連年天災人禍,忍不住說道:“山東的老百姓真是苦啊!回返京城,我定當啟稟殿下,為山東百姓減輕負擔。”

林三搖頭道:“關鍵還是貪官汙吏橫行,這次去京城,俺才知道,原來朝廷的大部分條令都是為老百姓著想的,只是到了下面,被那些貪官汙吏給歪曲了。即便是陛下減輕稅賦,貪官汙吏不除,百姓難靖。”

褚松點頭道:“這就是所謂的苛政猛於虎,我錦衣衛就是為朝廷鋤奸,今後也當加強對各層官衙的監督。”

林三長揖鞠躬:“雖然我等要去北地,從此天地逍遙,但是依舊為山東百姓謝謝大人。若我大明多一些大人這樣的清官,那就是百姓的福分。”

“不敢當。我褚松也只是讀了幾年書,做不得大事,也就能幫殿下多砍幾個貪官人頭。”

林三忍不住心中暗嘆,這大明的官員,真是官職越高,越發平和,沒有什麽架子,真的為民著想。

反倒是那些七品以下的官員,甚至是小吏,卻越發張狂,欺壓百姓,橫行鄉裏為惡。

以前只知道錦衣衛是皇上爪牙,兇狠惡煞,但是這次接觸的錦衣衛官員,卻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所謂“好官”們要更講道理,更仗義。

這次錦衣衛出馬的兩個領頭人員分別是馮小年和褚松。

馮小年擅長勘察,辦案,而褚松是個百事通一樣人才,擅長交際。

所以褚松得以輕松地來到唐家,享受唐家的熱情招待。

而這個時候的馮小年,卻陷入了繁忙的應酬中。

從膠州出發,這一路上,海軍負責抓人,而他只負責每到一地就收賬本。凡是老老實實拿出賬本的人還好一點,拿不出賬本的官員不論官職高低,一律抓捕關押。

所以他雖然想要一路趕到濟南府再開始查賬,但是到了濰坊的時候,他就已經走不了啦。

這倒不是有人為難,而是抓獲的官員太多,海軍派來了一千人,現在都不夠用。

所以他征用了內監設在濰坊的轉運司,將案件清查的大營直接放在了人員被扣押了大半的轉運司內。

來之前,朱瞻基就交待他了,讓他查賬不需要清查細則,也不需要查驗每一筆的賬目,只是先算總賬。

內監這幾年運來山東的糧食超過三百萬石,光是從去年三月起,到如今運來的糧食也有百萬石。

多少糧食在膠東卸貨,多少糧食在萊州卸貨,通過什麽渠道運出去了多少,每個地方需要分配多少,賬目相差多少。

只需要看總賬,再根據各地官府接收的數目,發放的數目相互一對,這裏面有沒有問題就一目了然。

去年三月之前的賬目還稍微復雜一些,因為就是有人貪汙,因為數量不多,賬目很容易做平。

可是從去年三月以後,除了萊州的沿海區域,大部分內陸的州城,縣城就再也沒有見過一粒糧食,那麽,只需要查驗哪一步沒有完成交接就足夠了。

朱瞻基現在不是想要對付哪一個人,而是要對付整個貪腐的階層。

如此大的一件案子,涉及面這麽廣。不管是海軍,還是內監,包括山東的地方官府,怕是沒有一個幹凈的。

他要監國,就要立威,這些人就是他立威的對象。

他身在根本沒有想找每個人的犯罪證據,他只需要把所有人控制起來,讓他們每個人來自證自己的清白。

至於到最後如何處理,他肯定會拖到朱棣出征以後,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處理。

雖然這對某些人不公平,但是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公平。

馮小年年紀最大,他也是最早跟著朱瞻基的群體之一,所以對朱瞻基的心態把握的非常好。

從朱瞻基讓他只查總賬,把所有人控制起來,至於誰具體犯了什麽樣的罪,錦衣衛不用管。

他就很清楚太孫要的不是案子的真相,而是一個符合太孫利益的真相。

當然,馮小年也明白,這是太孫對錦衣衛的保護,也是對錦衣衛的防範。

偵查,審訊的大權,太孫是不願意讓錦衣衛插手的。

不過這樣也好,這次查案,錦衣衛落了名聲,落了好處,還不用操太多的心,得罪太多人。

他在濰坊居中聯絡,讓刑部和都察院發揮出了強大的作用。

在海軍人員不夠用的時候,立即向保定候孟瑛又請求,讓海軍再次派來了三千火槍手,協助查案。

易信現在為了自證清白,對孟瑛的任何要求都不敢馬虎。他這個中聯伯才第一任,他還想生生世世傳承下去呢!

但是,朝廷如此大的動作,並不代表無往而不利。

許多人雖然抓進來了,但是想要查清楚整個案件的脈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刑部和都察院設立的大牢關押的人越來越多,但是案子呈現出了一種越來越復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