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

塞哈智聽的心慌,他其實早就多次致仕,只是因為要幫楊章德占住位置,所以雖然還在這個位置上,但是早已經不管事了。

他不想在自己致仕之前,還惹出一大堆糾紛,更不願意因此連累後輩。

但是太孫現在如此殺氣騰騰,讓他覺得自己應該盡快脫離這個泥沼。

明日開始就抱病吧,再向皇上致仕一次,希望能得到皇上允許。

他恐慌,但是對其他年輕的錦衣衛來說,這卻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明朝特有的軍戶制,讓軍戶的兒子永遠是軍戶,工匠的兒子永遠是工匠。

除了讀書能改變命運,其他的所有的渠道都被封死。

具體到細節部分,羽林衛的後代大多都是進羽林衛,錦衣衛的後代也大多是進錦衣衛。

這裏面哪怕是有一些人事的調動,但是基本上這個大的環境就是如此。

在座的錦衣衛人員,其中有一半都是因為其長輩是錦衣衛,然後繼承父職,進入錦衣衛,然後一步步熬上來的。

他們大多也經歷了之前的紀綱時期的黃金時代,但凡有一點理想的,都不願錦衣衛就此沉淪下去。

大丈夫一生在世,誰不想轟轟烈烈?

紀綱時期當狼,三品以下文武百官誰見了錦衣衛不怕?可是現在還有幾個怕錦衣衛的?

所以有了朱瞻基的背書,加上楊章德的鼓動,一頓飯的時間,錦衣衛的眾人心思就被統一了。

思想的統一,對一個部門來說是增加凝固力,戰鬥力。

這些有著相同背景,有著同樣追求的人,思想也最容易統一。

換做是那些文人,想要真正將他們的思想統一,那就是史詩級難題了。

後世的太祖殺的天昏地暗,都沒有能解決這個問題。

朱瞻基當然也不會現在就去面對這個史詩級難題,他只需要那些人能按照他的方向來走就可以了。

控制了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就能維護京城的穩定。

他還有羽林衛,還有幼軍的一萬多精兵,還有海軍第一艦隊的人馬,已經足夠了。

朱棣出征,京衛人馬會帶走一大半。唯一留守京城的可能就是京衛指揮司,而京衛指揮使是張輔的三弟張軏,這又是一個自己人。

所以朱瞻基等於已經控制住了會留守京城的大部分兵馬,不怕有人會鬧妖蛾子。

他再將張輔留在京城,以張輔來壓制各都指揮使司,五軍都督府的留守將軍,就能徹底保證國內的穩定。

從楊府離開的時候,朱瞻基本來還欲前往下馬橋農莊一行。陳誠要被派往西北,下馬橋農莊這裏的一大攤子事務,就需要找個人來管起來。

誰都不知道,在他的心裏,這裏是他最重視的地方,重要性甚至還要超過如今給大明造槍造炮的夾江工業區。

因為夾江工業區代表的是現在,但是下馬橋農莊缺少代表著未來。

這裏的十座研究院,雖然因為他離家三年,如今的研發不算盡如人意。但是卻一直沒有停頓下來,穩步地發展著。

一方面,則是因為下馬橋農莊的撥款全部都是朱瞻基的私人資金,不受朝廷約束。

另一方面,這都是陳誠的作用,他這個出使多國,見識過帖木兒等國重視文化和研究發明的人,知道如何引導這些研究院的發展。

但是現在他要出使西北,朱瞻基就準備自己親自將這些研究院的事務管起來。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整個世界的發展規律和發展方向的了。

但是他的車隊剛進入承天門的夾道,就遇到了被派出來找他的中官謝匡。“殿下,奴婢正準備去尋你,陛下今晚要與民同樂,著令殿下作陪。”

謝匡是王彥的徒弟,如今內侍階層沒有認幹兒的風氣,但是師徒傳承卻多不勝數。

太監們一層一層自上而下,師徒名分已經成為了底層向上攀登的重要途徑。

比如朱瞻基宮裏的劉萬,孫林,都是金闊的徒弟,而劉萬現在雖然才二十多歲,已經開始在宮裏尋了幾個七八歲的伶俐小太監,開始教他們讀書認字,為人處世。

孫林的年紀大一點,他現在又是提督咨情司,所以他的徒弟就更多了,不少都是年輕一代的精英。

王彥早年任遼東鎮守太監,權傾一方,如今更是朱棣最信任的司禮監大太監,他的徒弟就更多了,足有數十人。

這謝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整個內監系統都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的明星人物。

朱瞻基點了點頭。“上車來說話,皇爺爺為何要又想起這一出?”

謝匡上了馬車,卻不敢坐進來,而是坐在了車廂外的裙邊處,與朱瞻基只隔了一層桁架。

“英國公今年回京,英國公府在元宵節也湊了熱鬧,他們的工匠做出的花燈比較新奇,京城百姓趨之若鶩。今日陛下聞聽後也起了興趣,剛才已經派人召了英國公與一幫勛貴,準備晚上泛舟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