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4/4頁)

只要今天的話傳了出去,朱瞻基相信,整個朝堂,沒有任何一個人不希望他登基,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會支持他。

勛貴,武將們支持他是因為早就形成了同盟,內監們支持他,是因為他比朱高熾更能給內監帶來利益。

現在文臣們只要改變了對他的態度,還會有誰不支持他呢?

在這樣的氣氛裏,眾人自然是好話不要錢地往外拋,朱瞻基與一東宮屬臣相談甚歡。

朱高熾現在也徹底明白了過來,覺得自己的擔憂真的是杞人憂天啊!

他還想緩和一下兒子與文臣之間的關系,可是兒子的一句話,就比他要說十句還管用。

而且朱瞻基的話也符合他的定位,因為他自己也覺得,皇帝不需要事事插手,只需要控制大局,更多的事務讓文臣去處理就好了。

而朱瞻基從詹士府離開的時候,他的話就已經通過無數的人的口,口口相傳,在文臣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沒有陰謀,沒有陷阱,一切都是因為皇上老了,加上要西征精力不濟,所以才會放權。

而原本反對西征的這些文臣們,現在一個個恨不得過了年,皇上就去西征,好讓他們有更大的空間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他們反對西征,是因為耗資太甚,傷及國本。

西征帖木兒國,不僅要派一支更大的艦隊出海,絕大部分耗費都在西北。

從海上出發雖然遠,但是所有的物資都能裝上船,不需要征用民夫,節省了無數人力物力。

大明現在有一級,二級戰艦近三千艘,大型寶船四百艘,千石以下小型舟船超過一萬艘。

如果只是海戰,大明可以組織兩三百萬大軍都無所謂。

但是,只是從海上是傷及不了帖木兒國的國本的,要想竟全功,必須從陸地上也要出征,南北夾擊。

從應天府到西北就是五千裏,然後從西北征略吐魯番國,奕力把裏國,還要跟金帳汗國,東察哈台汗國打交道,才能抵達帖木兒國北方首都撒馬爾罕。

這超過萬裏的長征,需要動用的民夫就要幾十萬,大軍幾十萬,在路上耽擱一年有余。

上百萬人一兩年的消耗,是一個巨大負擔,雖然大明現在已經修通了到西北的水泥路,出征速度快了許多,可是出了嘉峪關呢?

還有幾十萬軍馬的糧草配送,這可比北征韃靼要遠的多了,消耗也更多。

朱棣雖然準備了三年,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但是文臣們依舊反對這個計劃,主要原因就是得不償失。

但是現在,他們不在乎了,反正損失的不是他們。征用的是普通百姓,花的也是朝廷的銀子,皇上的銀子。

還能借著這個機會讓皇上出去兩三年,他不在國內,這國內可就是他們說了算啊!

不管到時候仗打贏了,還是打輸了,他們都是贏家。

當然,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統一起來思想,這些文臣們在聽了朱瞻基的話以後,沒有了後顧之憂,更加積極地開始了串聯,想要競爭這個議長的職位。

在皇宮內,朱棣服了止痛散,這藥雖然藥效不錯,但是服用了比較嗜睡。

等他醒來,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然後他就看到了錦衣衛匯報上來的情報,他忍不住詫異地自言自語道:“僅僅因為瞻基的一句話,現在大臣們都支持朕西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