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

張氏這個太子妃在宮中從名分上來說,只是一個第三代,在她的上面,除了有朱棣妃子這些名義上的母親,還有朱元璋時期的一些老太妃,可以稱得上是奶奶輩。

但是從權力構架上來說,她卻是宮中名義上的第二人。在徐皇後死後,朱棣並沒有再立皇後,而只是封了張輔的妹子當貴妃,掌管後宮。

張貴妃雖然是名義上的長輩,卻比張氏要小十幾歲,如今才剛滿三十。

她比張氏年幼,又後入宮,加上張氏可是朱棣為自己兒子精挑細選的兒媳婦,曾多次直接對朱高熾說出要不是因為張氏這個媳婦,你就不可能當太子這樣的話。

所以張貴妃對太子妃不敢慢待,兩個人你謙我讓,共同維持後宮的安寧。

當朱瞻基跟張家形成了真正的同盟,張貴妃為了家族以後延續,更是不敢在張氏面前充大,甚至許多時候,還以張氏意見為主。

皇家媳婦,並不是只用管理後宮就夠了。除了這些,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接見勛貴,文臣女眷,冊封貴婦,維持整個朝堂官員的後院秩序,從另一個角度將皇家的權力衍伸出去。

所以這些年張氏雖然一直是太子妃,但是其權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要比朱高熾這個太子更大。

因為兩個張氏共管天下女眷,並無掣肘,在外事上還是以太子妃張氏為主。

但是朱高熾這個太子,除了自己的詹士府,什麽都不敢管。

張氏要出宮,哪怕只是幾裏地之外的太孫農莊,那也是件大事,要跟張貴妃報備,在後宮的朱棣當天晚上也得到了消息。

“明日小年,張氏雖然只是協助張貴妃主持儀式,也事務繁忙,為何明日一早要出宮?”

今天下午張武的到來並沒有隱人耳目,甚至連朱瞻基書房的人員都沒有打發,作為宮中的總管,王彥當然是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消息。

聽說只是為了一個侄兒的婚事,朱棣忍不住笑罵了一句。“真是胡鬧,瞻基胡鬧,張氏竟然也湊……”

話還沒有說完,朱棣自己都感覺有些不對,沉吟了起來。好一會兒,他才問道:“狗兒,你說瞻基此舉意為如何?”

王彥當然不會在朱棣心意難明的時候發表意見,頓首道:“臣愚魯,不解太孫殿下之意……”

朱棣本來就不期待王彥的回答,又問:“瞻基在何處?”

身為朱瞻基的盟友,已經在朱瞻基身上下注的王彥替朱瞻基說話道:“殿下自回返京城,每日白天朝會,夜裏總要忙碌到淩晨時分,可謂廢寢忘食。”

朱棣自然知道這些,不敢說夾江工業區,還是日本,不管是銀行,還是軍隊,都傾注了朱瞻基太多的關注。

他扭頭說道:“將我的大氅拿來,讓人擡來小轎,輕車簡從去興慶宮。”

雖然朱瞻基大力反對官員乘轎,但並不是一刀砍。比如百姓成親,老弱病殘出行的乘轎,並不受約束。

宮中原本又不少各種轎子,但是在朱瞻基反對以人為騎之後,朱棣也很少乘轎子了。但是他有嚴重的風濕,發病的時候不良於行,宮中台階多,還是乘轎方便。

對朱棣這個皇帝來說,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再也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乘轎。

興慶宮內,朱瞻基正在研究大明發展銀行這三年來的賬目,發展銀行被朱棣作為自己的錢袋子,隨意挪用資金,後續又根本不想著補窟窿,中間的賬目問題比商業銀行嚴重的多。

朱瞻基回來之後要拿發展銀行開刀,殺雞駭猴,不了解內情可不行。

銀行的記賬法是他教的,在現代他就是靠看各種報表管理龐大的商業帝國,所以輕而易舉就發現了無數問題。

每發現一點,他都用鉛筆寫在紙條上,自有孫林的咨情司人員將每一個一點都調查清楚。

屋外北風凜冽,但是朱棣他們進來的動靜還是驚擾到了他。剛派人出去打聽情況,不一會兒朱棣就帶著一股寒氣進了他的書房。

看到朱瞻基書房裏十幾個人分別伺候兩邊,另有幾十個人每個人面前都是一堆各種資料和賬目,整個書房裏擺出了無數的賬本,顯得有些亂糟糟的,但是從所有人有條不紊的行動中,就能看出混亂中自有規律。

朱棣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這種情況他只在大朝會上見到過。朝會議事太多的時候,會有幾十個太監專門負責對關於議事的資料進行審讀和總結,然後匯報給朱棣這個皇帝。

但是現在,朱瞻基反其道而行,通過這種方式將他的命令拆解開成一個個細則,每個人分管一個方向。

所以,朱棣一眼就看出了這種布置的好處,任何問題都不需要過後才能找到結果或者答案,朱瞻基想要了解哪方面的詳情,隨時都可以得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