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生活

時近年關,大明國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安定,都在為了慶賀新年準備。

大人們期待明年生活會更好,而孩子們更是放開了玩,根本不在乎寒冷的天氣。

因為大明嚴格的戶籍制度,人員不能自由流通,如今社會穩定,那些拐子都沒有生存的土壤,根本不用擔心小孩子們的安全問題。

十二月十七這一日,應天府人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出海三年的太孫歸國,皇上親自到碼頭迎接的盛大場面。

應天府所有的車船行會都被官府調到了起來,為明日艦隊的歸來做準備。

關於太孫出行的收獲,眾人紛紛猜測不斷,有說殿下獲利數百萬兩黃金的,有說殿下打下了一個比大明本土還要大的疆域的,還有說殿下帶回來了數千各國佳麗,要賞賜給有功之臣的。

老百姓們還只是當做一場熱鬧來看,但是勛貴們卻都很清楚,如今終於到了分桃子的時候了。

朱瞻基尚未前往西洋的時候,大明艦隊在南洲的發現就已經上報回了大明。

所有能有資格在其中分一杯羹的家族,為了這場盛宴,已經準備了整整一年半。

朱瞻基還沒有回來,但是不少大家族就借著大明艦隊前往南洲換防的機會,派人去那裏了解情況。

他們此前也已經在朱棣面前上書多次,為了能夠在南洲占據一個好的地方積極拉攏盟友,與朱棣許下萬般承諾。

但是都被朱棣留書,以一切都以太孫殿下意見為主,打發了眾人。

所以朱瞻基回到應天府,首先迎來的就是這場關於開疆拓土引發的狂潮的塵埃落定。

朱瞻基抵達應天府的上午,就跟著朱棣一起先到天地壇祭天,隨後又到社稷壇祭拜,太廟祭祖。

這一場奔波下來,就已經到了晚間。朱棣並沒有在宮中設宴款待文武百官,今日的朱瞻基只是屬於皇室。

一年多都已經等了,文武百官並無不耐。他們很清楚,明天開始,關於南洲的各大金礦,還有那僅比大明本土小一點的南洲的土地分配才會逐漸開始。

進入午門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朱瞻基在午門口見到了坐在車上,行動不便的朱高熾。

他這個父親如今體重超過了兩百斤,稍微行動一下就氣喘籲籲,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在他的身邊,跟著兩個太醫伺候,各種備用藥物也是準備的非常齊全。

朱瞻基在午門口以大禮參拜,恭恭敬敬地向朱高熾磕了三個頭。

看到朱瞻基龍行虎步的神態,朱高熾的心中既欣慰,又嫉妒。

這個他的兒子,一個為大明立下不世功勛的太孫,是他的兒子。但是跟自己的兒子相比,他現在是一個連跟女人歡好,都要女人主動的廢人。

這種差距何其大……

從閱江樓碼頭,朱瞻基與朱棣爺孫相見,這一日奔波下來,爺孫倆都一直在就南洋,西域,西洋各國的情況做著細致的交流。

為了這次匯報,朱瞻基已經準備了整整三年。在他的口中,整個世界以一種立體的,多元的方式,展現在朱棣面前。

一些以前不敢在朱棣面前提出的見解,現在也可以以摻私貨的方式,詳細地說給朱棣聽。

即使朱棣從來沒有去過其他地方,但是通過朱瞻基,他也能有了細致的了解。

這種了解讓朱棣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妄自尊大,能夠以一種平等公正的心態,來面對整個世界。

只有睜眼看世界,才能知道大明有什麽優勢,有什麽不足。針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能學會用不同的方式來針對。

當晚的家宴上,朱瞻基也見到了自己全部的妃子和孩子。

在他離家之時,就已經出生了十二個孩子,還有六個妃子懷孕。

但是十八個孩子只有十四個順利長到現在,一個剛出生就夭折,還有三個因為發燒和天花陸續夭折。

這種折損率雖然有點高,但是在這個時代,再正常不過。

原名秋月的陳良媛,她的孩子也染上了天花,幸運的是抗了過來,不過卻變成了一個小麻子。

除了孩子,他的妃子也去了兩個。

一個是被封為昭訓的謝氏,是一個林黛玉式的女人,給朱瞻基生了一個孩子,本來是她人生的希望,卻染病夭折。

她受不了這個打擊,沒過兩天,就在自己的拔步床上,懸梁自盡。

另一個被封為奉儀的袁氏,卻是因為染病,沒有抗過去。

讓朱瞻基慚愧的是,他對這兩個女人的記憶都有些模糊了。

謝氏因為幫他生了一個孩子,印象還深一點,袁氏在他心中根本都記不清長什麽樣子了。

這兩人的離開並沒有影響到親人相聚的高興心情,當天晚上的興慶宮裏,張燈結彩,歡聚一堂。

一直到了亥時,朱棣才意猶未盡地主動結束了跟朱瞻基的暢談。“基兒今日好好休息一晚,明日大朝會,基兒也要參加,向文武百官講述此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