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3/4頁)

他們冒著巨大的風險,發展航海,其目的就是為了金銀和香料。

現在,大明將他們需要的貨物直接擺在了他們的面前,不需要他們再去冒險就能得到“廉價”的貨物,比之前他們跟奧斯曼人貿易,已經降低了許多成本。

朱瞻基甚至不需要明著說不許他們出海,當出海的成本還要大於他們能獲得的利益的時候,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冒險。

最起碼,不會全民冒險。

當然,因為大明的出現,他們會對東方也充滿好奇感,這也可能成為他們向東方的動力。

但是他們造出能在大西洋航行的船還要一百年,大明絕對不會幫他們發展技術。等他們能出海的時候,只需要專門安排一批海軍,消滅他們的艦隊就好了。

朱瞻基占領休達,一方面是為了占領這個海上要道,另一方面,就是想要安排人監視著歐洲的發展。

所以在大明與歐洲貿易之外,朱瞻基透露出來的第二個目的,就是為了與歐洲發展“友好”關系。

大明未來會在歐洲各國設立使館,同時也歡迎歐洲各國前往大明設立使館。

而這個未來的時間,也是由大明來確定的,最起碼不會是這一次。

朱瞻基的講話冠冕堂皇,在座的雖然都是老奸巨猾之輩,但是也沒有人能真正理解朱瞻基在話題背後的深層目的。

隨後,馬丁五世代表眾人也對朱瞻基的到來表示了歡迎。並且迫不及待地表示,教皇國對大明帶來的香料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交易的時候,能夠讓教皇國優先選擇香料。

朱瞻基當然不會直接給他們承諾,對此只是微微一笑。

雖然在香料上面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但是朱瞻基也給出了自己的“誠意”,願意優先提供一船的銅錢給他們,緩解他們的錢幣荒。

數百年以來,歐洲就缺各種貴重金屬,隨著中世界的貿易發展,加上上層人物的存金,錢幣荒也越來越嚴重。

了解歷史的朱瞻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來的時候,他就帶來了滿滿五船的銅錢。

這些銅錢並不是銅子,而是他後來壓鑄的當五十的銅幣,跟如今歐洲粗制亂造的銅幣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

大明以前也缺銅,但是從北明山銅礦開始開發,無數的黃銅就源源不斷地流進了大明。相比前幾年,大明的銅荒已經得到了緩解。

這些銅幣朱瞻基當然不會跟他們換什麽商品,只換黃金。

如果能通過貿易將歐洲本就不多的金銀全部換到大明去,讓歐洲人只有銅幣,到時候那才好玩了。

如今的貨幣還不是信用貨幣,不可能因為大量發行導致金融危機。但是世界上的銅礦為數眾多,以後大明占據了這些銅礦,隨時都可以讓歐洲陷入貨幣危機。

即使這樣很難操作,朱瞻基也可以通過控制銀幣與銅幣的交換,從歐洲人的身上再刮一層皮。

大明士兵來到歐洲,使用的就是大明壓鑄的銅幣,這種銅幣受到了幾女們的青睞,他們這些大人物的手裏或多或少都有樣品。

聽到朱瞻基這樣說,所有人興致大振,馬丁五世就迫不及待地問道:“不知道閣下希望用銅幣換回什麽貨物?”

朱瞻基肯定地說道:“其他貨物的交換,我們可以用羊毛,劍麻,馬匹,甚至奴隸來換取,但是銅幣作為大明的貨幣,只會換取相應的金銀。”

“那麽……是什麽標準呢?”

朱瞻基笑了起來,說道:“這些並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話題,可以讓下面的人具體來談。”

第一天的談話並沒有涉及細節,在確定好第二天的議程之後,結束了今天的會議,而馬丁五世也擺下盛宴,款待朱瞻基一行。

不過,因為大明士兵打死了上千羅馬市民,他們不敢圍堵大明的軍營,卻將怒火發泄到了梵蒂岡的身上。

在聖彼得廣場上,聚集了數萬市民,他們舉著抗議的標語,喊著口號,抗議大明的屠殺。

這也給今天的歡迎晚宴蒙上了一層陰影,宴會顯得冷清無比。要不是這些大人物代表的家族都想跟大明進行貿易,恐怕他們連今天晚上的宴會都不想參加。

但是現在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他們也根本不會在乎死去的那些人,硬著頭皮參加了今天的晚宴。

朱瞻基根本不在乎他們,這次過來羅馬,除了一萬海軍需要照看船只,跟他登陸的士兵就超過三萬。

其中羽林衛一萬兩千人,有八千支雙管火槍。幼軍將近兩萬,一萬兩千支單管火槍,還有三百門火炮。

除此之外,進入特韋雷河的數千海軍也能提供支持,所以朱瞻基毫不擔心自己會吃虧。

真要打起來,對方那一兩千支射程還沒有長弓遠的火門槍,根本形不成威脅。

當然,城市巷戰的話,大明肯定會損失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