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4/4頁)

張武痛快地將自己僅有的三枚金幣給了對方,然後就讓人檢查船上有沒有動手腳。幾個士兵跳下了河,將船體檢查了一圈,點了點頭。

張武這才招呼所有人上船。“等仗打完,你們可以到下遊去找一找船,我們不會把你們的船劃走的。”

一百五十人,平均每艘船裝了四千斤大米,然後再上了五十個人,將船舷壓的都快要貼近水面了。

不過現在是順流而下,他們人又多,很快就劃著船離開了村民的視線。

一個村民疑惑地說道:“不是說大明人來了,就會殺人嗎?為什麽現在他們還給我們金子?”

那個穿著大明服飾的土人說道:“大明是禮儀之邦,今天這些就是大明的士兵,而那些殺人的是倭人,他們畜生不如。”

而在據點處的張鳳山得到了張武他們已經運回糧食的消息,得知根本沒有打起來,只是花了三枚金幣,就辦成了這件事。

他突然意識到,原來大明的身份,在這裏並不是不被認可。

沿著河道順流而下,在河道轉向東西向,流向大海的時候,他們終於發現了接應的人。

在河道邊上,事先到此選點的士兵們已經在地上挖了幾口淺井,並且架起了三口大鍋。

這三口大鐵鍋已經是他們力所能及攜帶的最大的家什,雖然相對兩千五百人來說,這三口鍋遠遠不夠,但是最少能煮開水,煮了湯,也能給大夥解決一下夥食問題。

眾人分工合作,在井中墊入了青草,然後就將大米倒了進去。

大米浸泡兩個時辰,這個時候天就已經黑了。不過這些士兵們還不能休息,一些人負責擴大防衛線警戒,剩下的人就開始將米撈出來,直接倒在鋪了青草的地上陰幹。

隨後,他們將大鍋點燃,用攜帶的豬皮在大鍋裏面過一遍油,然後把陰幹的大米倒進鍋裏,加上少許鹽和糖,用砍伐的木塊當鍋鏟,就開始炒米。

只有三口鍋,一口鍋一次可以炒米大約五十斤,一次也只有一百五十斤。

而一百石大米差不多是一萬兩千斤,每口鍋需要炒米八十鍋。炒一鍋米需要大約兩刻鐘,他們這些人日夜不休,也需要三天多的時間才能把這些全部炒完。

但是沒有人嫌苦嫌累,相比那些倭寇要面臨生死一線的戰鬥,相比幼軍的士兵要跟敵人進行追逐和廝殺,他們這些人已經足夠幸福了。

明古魯的都城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但是劉安他們還需要用兩天的時間,在這裏設立一個有效的運轉系統。

打仗從來都不只是戰場廝殺,更多的是考驗一個將領的統籌帷幄的能力。每個士兵的衣食住行,發燒拉稀,戰區下雨刮風,開路架橋,這些東西全部組成起來,才能形成除了武器之外最重要的勝利基礎。

不過,大軍雖然還沒有出動,兩支前鋒部隊和數支騷擾部隊已經被派了出去。

倭寇的人數太少,現在只剩下了一千六百多人,但是向北逃竄的人卻有數萬。

他們又不像大明士兵,還有火槍這種武器,只能靠倭刀禦敵。所以,如果不想看到這支隊伍的人全部傷亡殆盡,就必須救援。

至於羽林衛學的那五百人,不管是誰都沒有把他們算進去。這些人是軍隊發展的種子,在這種戰場上面死一個,就足夠讓人心疼了的。

哪怕是為了他們,劉安都不敢怠慢,直接派了一支純火槍營前去援助。

龐瑛在這裏等了幾日,終於帶著援兵向回趕,不管這些人主要是為了誰前去救援,只要肯去,就足夠了。

戰爭也就在你追我趕,你跑我堵的局勢下,進入到了真正的決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