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思想(第3/4頁)

朱瞻基聽到鄭和的話,真的有些傻眼了。沒有想到,在幾百年前的這個時代,竟然就有了鄭和這樣的和平主義者。

他已經完全摒棄了國家,民族,宗教,成了一個真正的泛愛主義者。

朱瞻基忍不住說道:“想法是好的,但是很難實現。”

鄭和問道:“為什麽?”

朱瞻基最喜歡這種經驗碾壓,這是他比這個世界上的人唯一強的一點。不管是智商還是情商,後世的人並不比古代的人更強,唯一強的就是經驗和多了幾百年的閱歷。

“首先,這件事要分開來看,一面是其他各國對大明的接受程度,一面是大明具備的管理條件。而這兩方面,還都要包括個人與團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首先來看各國對大明的態度,不要說南洋各國和遠隔千山萬水的西洋各國。僅以韃靼為例,不是一個民族,不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與大明的融合就有著根本的矛盾。因為距離近,所以大明可以慢慢地影響韃靼,利用北明山銅礦的利益,將大明和韃靼聯系在一起,但是這並沒有解決兩個不同民族之間的根本矛盾。

當初的蒙元實行不同等級的管理模式,這已經被證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民族願意當低等人,這樣只會引起不斷地抗爭。

這只是從大的方向來分析,而具體到了細節方面。大明的管理,韃靼的管理,都是由個人來實行的,是人就會有私心,就會有自己的利益。不是每個大明人都會維護大明的利益,特別是在大明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相互沖突的時候。

其次,我們再來看大明具備的管理條件。如今從大明傳達一條命令到漠北,就需要一個月,而從大明傳達一條命令到南洋,不是順風期間,就需要三個月,而到西洋,更是需要一年多。任何一條命令,傳達到西洋的時候,可能早已經過時。

而且,大明的層層管理人員都有私心。這種距離和時間帶來的管理難度,會讓原本利民的政策,到最後變成了害人。前宋王安石變法,青苗貸本來是利民的,可是最後變成了害民,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這樣的例子簡直太多了,許多時候,朝廷的政策在州府還能執行,到了縣城,就已經變的面目全非。而到了鄉鎮,只能靠鄉老來自我管理。

這還是在大明境內,出了大明,朝廷根本管不了。所以我說滇國公的想法是好的,卻不合實際。”

“那就沒有解決的方法嗎?”

“當然又,但是那要建立在改變如今大明的縱向管理制度上。”

這又是一個新名詞,鄭和有些聽不懂了。“什麽是縱向管理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上下級的管理模式,朝廷下令,然後從六部到地方,再層層傳達下去。”

鄭和疑惑地問道:“不這樣管理,還怎樣管理?”

朱瞻基笑了笑,不再跟他解釋,而是又回到原來的問題說道:“因為條件的不成熟,所以大明的管理基本上還是要依靠各地的自我管理。但是,大明必須要在外交,貿易,還有文化方面占據主導作用。這也是我在南洋開始推行漢化政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們要讓所有人都開始說大明話,寫大明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聽懂我們的命令。”

鄭和的思路終於正常了,嘆道:“臣明白了,欲速則不達。大明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一套舉世皆行的制度。”

“滇國公所言正是!”朱瞻基哈哈笑了起來,他的心情的確開心。

原本他以為鄭和這人不堪重用,但是現在發覺,其實他比自己還要激進。

雖然兩個人的想法不同,朱瞻基味道是讓漢人成為世界的主宰者,鄭和卻是想讓強盛的大明來控制世界,繼而減少戰爭。

但是目的卻是一樣的。那就是都要讓大明成為最強的國家,要讓全世界各國都以大明為尊。

因為有了同樣的目的,所以鄭和這個人還是可以用的。

鄭和的態度,也徹底讓拜裏米蘇拉沒有了依靠。只能強忍著按照朱瞻基的吩咐,開始在麻喇迦境內推廣漢語,並將大明官話作為官方語言。

就在朱瞻基度過了忙碌了的幾日,安排好了各項事務,然後準備到麻喇迦外海的那個無名島度假的時候,差旺也跟幾十個學徒一起來到了港口的總督所,開始了新的學習。

他們這些學徒有近千人,大部分都是周邊各村的年輕人。有許多原本都不是麻喇迦人,只是因為暹羅人不管,所以如今變成了麻喇迦人。

二十年前的麻喇迦只有三個村子,但是現在,有了一縣治地這麽大,周邊那些村子,也都被麻喇迦吸納了進來。

在港口,那些苦力負責裝運貨物,修船,煉銅。雖然辛苦,也有相對不少的收入,所以吸引了不少本地人來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