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2/4頁)

確定下來了要扶持的人選,那麽接下來就是要派人出面拉攏。

這件事最合適的人選是黃淵,但是面對自己人黃淵出面合適。面對他“國”的一個王子,黃淵的職位還是有點低了。

要是這個督馬含不知道黃淵的前途遠大,看到大明派一個小官員跟他談,還以為朱瞻基看不起他呢。

內侍這邊,不管是王景弘還是金闊級別都足夠了。但是他們是內侍,又不像鄭和一樣得到皇帝授權,有通使之權,讓他們這些內侍出面,只會讓文臣們抓住把柄,吃不了兜著走。

但是文官首領,禮部右尚書金純這個老家夥朱瞻基一直摸不透底,他對朱瞻基的任何命令都執行的很好,從來不拖後腿,但是總喜歡問的一清二楚,什麽事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像在呂宋島設立呂宋府,封許柴佬為呂宋府知府,然後委任官員輔佐許柴佬將官府的管理框架支起來。沒有他的幫助,根本不可能幾天之內就把一切工作都安排好。

而許柴佬得到老家夥的幫助,把自己手頭上的人力物力都告訴了他,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他就把許柴佬手底下的幾千人,按照不同的能力,分派了各項工作。

然後又從隨行的文人裏面,挑選了二十多人,將府衙的職能擔當起來,有經過三天的觀察,調整,就把一切都弄得理理順順。

這隨便換一個人,都不可能有他做的好,包括朱瞻基自己都不行。

許柴佬這件事好歹一開始就有定論,朱瞻基說服了朱棣,朱棣也不在乎在海外封一個實權知府。

朱棣同意了,吏部這裏肯定就沒有障礙。官袍是現成的,官印刻一個就好了。

金純對這種既定事實的事情當然不會反對,所以用心做事。

但是籠絡督馬含這件事是朱瞻基的個人行為,想要金純幫忙,就必須要把一切前因後果都告訴他。而朱瞻基並不想在他面前留下一個工於心計的印象,而且扶持一家,挑起戰爭,金純這個老頑固也不一定會同意。

考慮了一番,朱瞻基決定讓解縉來辦這件事。

解縉現在雖然官職不顯,但是要說大明朝在境外比較有名的名人裏面,他最少要排在前十。

他是大明朝有名的大才子,許多外國的百姓,不知道吏部尚書是誰,但是絕對聽過解縉的大名。

而且他也是朱瞻基一直都“尊敬”的老師,以後朱瞻基當了皇帝,他可就是帝師。

只要知道他大名的人都知道,他現在官職不顯,是朱棣故意壓制,留到以後輔佐朱瞻基的。

等朱瞻基登基,即使不可能直接擔任太師,一部尚書也是跑不了的。

當朱瞻基把這件事跟解縉一說,解縉二話不說,立即就答應了下來。

他這個人性格雖然有缺陷,但是能力還是有的。屬於情商比較低,智商卻非常高的那個類型。

勾心鬥角他不行,安排一件事給他做,他肯定不會壞了事。

何況,他還有一個精明能幹的侄兒,一個做事靠譜的兒子幫他。

朱瞻基不相信,以他的名望出馬,這件事他還能做不好。

來到霍洛島兩天,朱瞻基一直在忙於應酬。雖然蘇祿國的所謂王爺,官員,不過是跟部落首領,部落長老一樣的職位,但是他們畢竟控制著幾百個小島,將近兩百萬百姓的大型勢力。

想要控制整個南洋的各大勢力,每一家都不能疏忽,因為在任何一地的相關決策,都會有連鎖反應,影響到其他地區。

朱瞻基並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他雖然依舊擺著大明皇孫的架子,但是在態度上,卻主要以親和為主。

至於架子,那都是內侍,禮部的官員們,自然而然地架起來的。

這些南洋的土人也就認這一點,真要沒有一點架子,那是丟了大明的臉面。

就比如,幾十個禦廚用精湛的手藝,做出了十幾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根本不用顯擺,這些美味佳肴就讓這些沒有見過世面的土人們覺得白活了。那精美的瓷器,講究的禮儀,都讓這些土包子自慚形穢。

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讓他們感覺到了差距。

艦隊的到來,貿易也隨之展開。

蘇祿國什麽都缺,他們以制鹽、釀酒、織布、捕魚、采珠及商埠稅收為其經濟來源,大明的瓷器,鐵器,茶葉,絲綢,都是他們求之不得的貨物。

他們能夠拿來交換的主要是金子和銅錠,還有魚幹。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那在大明難得一見的巨大珍珠和玳瑁。

玳瑁在蘇祿國也是難得一見,但是珍珠就多了。三王就向朱瞻基進獻了一顆重達七兩的巨大珍珠,更難得的是,其圓無比。在這個時代,可謂是無價之寶。

當朱瞻基忙著應酬,貿易團隊忙著交易的時候,解縉也開始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