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國(第3/4頁)

由於位於赤道無風帶,這裏沒有大風,沒有天災人禍,幾乎每天都有的雨水又能滋潤這個肥沃的小島。

所以這個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能養活的人卻無數,從九世紀開始,這裏就已經成為了蘇祿群島的中心。

當大明的艦隊抵達這裏的時候,艦隊受到了蘇祿三王以及幾乎所有國民的歡迎,當朱瞻基在旗艦上看到這裏的民眾像拜神一樣跪在下面的岸上,他卻忍不住想到了一百年後的麥哲倫。

十六世紀初,西班牙的麥哲倫因為遭遇風暴,被台風吹到了宿務。胡瑪邦酋長率領八百個土著熱烈歡迎他。

當地的土人熱情歡迎他們,並且自願受西班牙人施洗,成為首批菲律賓基督教徒。

見這些土人如此乖巧,他就得寸進尺,脅迫這一帶的地方酋長臣服西班牙,向西班牙國王繳納貢稅。

宿務附近的一個珊瑚島-馬克坦島的首領拉普拉普堅決拒絕。麥哲倫得到報告後,親自帶領身穿鐵甲的西班牙軍隊,向馬克坦島進攻。

拉普拉普率領島上居民奮起抗擊西班牙殖民者,殺死了麥哲倫。

整個東南亞的小島上的居民,幾乎都是愛好和平的,他們天性溫順,只要不是真正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永遠是懷著一副好學,親善的態度接納外來人。

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化,他們在阿拉伯人傳過來綠教的時候,就真心接納了綠教,後來在西班牙人征服他們的時候,又真心接納了基督教。

他們實際上並無信仰,他們只是以一副小國寡民的心態,學習外來的文化。

如今的綠教還沒有成為東南亞各國的國教,大明在這個時候,應該加強對他們的影響,讓他們真正變成大明的國民。

他們這麽多的人口,成為大明的勞力,能夠給大明帶來更多的利益。

朱瞻基昂首挺胸地走下高高的舷梯,跪在岸上的所有人在禮部官員的教導下,又連續磕了三個頭,這才在眾官員的指揮下,站起身來。

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蔔其實就是三個大部落的首領。

如今的蘇祿國,也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他們還是屬於結盟制度,管理體系也是三套而不是一套。從國家體制上來說,他們還不如更小的渤泥國像一個集權國家。

在歷史上,也就是今年,他們三王率領了一個三百多人的代表團,在鄭和下西洋經過之後,前往大明朝拜。

當時的朱棣在北平,他們抵達了應天府之後,被大明的繁華所震驚,後來又前往北平參拜皇帝,受到了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

三王在北京愉快地逗留了將近一個月,後乘船沿京杭大運河南下回國。東王在取道山東歸國途中,不幸染病,於永樂十五年9月13病故於德州。

永樂皇帝聞訃,深為哀悼,遂派禮部郎中啟帶祭文趕赴德州,以藩王之禮厚葬東王。

東王長子督馬含率眾回國繼承王位,王妃葛木寧及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和侍從十余人留居德州守墓。

其後裔在清朝獲得中國國籍,取安、溫姓氏。後來,因歷史上發生過幾次較大的天災,已有不少東王後裔離開德州,分布多地。

而後東王後裔早已融入中國,成為中華的一份子。

朱瞻基的前世在東南亞發發展,對東南亞各國的歷史和民族,礦產資源都有很清晰的了解。

他現在就知道,就在後世的宿務附近,那裏就有一座世界級的超大金銅礦。而整個棉蘭老島,百分之四十的土地下面,就是各種金礦和銅礦,整個島,幾乎都是一座礦。

如何引導這裏的經濟發展,其實在他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只不過,這一切都還要等他真正成為皇帝以後再說。

想要改變大明的對外政策,不是他這個還沒有親政的太孫能做到的。

他這次下西洋,就是要梳理整個東南亞各國之間的復雜關系,成為東南亞各海島之間的仲裁者,把整個局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不管以後是把這些地區都納入大明的疆域之內,還是讓他們成為日本和朝鮮一樣的附庸國,這些事都不用急著決定。

因為這裏面還涉及到了一個宗教信仰問題。

如今東南亞各國,蘇門答臘,爪哇,都已經確定了以綠教為國教的發展體制。滿剌加,渤泥國也受到了綠教的深遠影響。

唐朝與阿拉伯的怛羅斯戰役,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役。那一次戰役,阿拉伯人從唐朝虜獲了一些不起眼的工匠,但是就是這些工匠,給阿拉伯人帶去了造紙術。

撒馬爾罕和巴格達隨即建立起造紙廠,一百年後,巴格達上百間的店鋪都有雇用抄寫員及裝訂工,甚至開始建立公共圖書館,包括首家向外開放租借書籍服務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