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呂宋(第2/3頁)

呂宋南部的各島,幾乎都是蘇祿國的地盤,被三王統治。他們曾經冒犯過鄭和的艦隊,在知道大明帝國的威勢之後,都臣服在了大明帝國的腳下,甘願成為大明的附庸。

因為這個原因,他們也認同許柴佬在呂宋的統治地位,並且將許柴佬當做了他們與大明之間溝通的橋梁。

所以許柴佬雖然在呂宋能夠控制的人口並不多,但是他在呂宋的統治地位,目前卻非常穩定。

朱瞻基看著手中的關於呂宋的資料,許久之後才嘆了口氣。“本來想在南洋地區殺雞駭猴,如今卻找不到目標。”

坐在他下首的金闊,趙永亮,薛祿等人都為之大汗。光憑這句話,他們就發現這位太孫在打仗的興趣方面,一點也不遜色與那位陛下。

如果朱瞻基能猜到他們的心思,一定不會認同他們的想法。因為朱棣只是單純的喜歡打仗,而他卻是想通過打仗獲得更多的好處。

如今大明對南洋的控制還是太松散了,缺少制約的力度。

薛祿笑著說道:“想要打仗還不簡單,殿下只需要隨便找個借口,就能懲戒他們一番。”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不劃算,通過打仗搶的東西,還沒有通過貿易賺的多,何必要打仗?”

菲律賓雖然盛產金礦和銅礦,但是現在大多還沒有被發現。當地的土人手裏,那些黃金都相當分散,靠搶,也只能搶一些明面上的財富,還會讓雙方的關系惡化。

但是通過貿易,能夠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把所有的黃金都拿出來,換他們想要的精美布料,絲綢,還有工具。

黃淵打斷了兩個戰爭狂的思路問道:“殿下,明日就能抵達北明街了,前軍目前已經抵達此處,為迎接殿下做準備。孫少監已經做出了如何把這些土人誘上大明的這條船的計劃,我們也該好好合計一下。”

朱瞻基笑道:“許柴佬已經做的很好了,我們只需要加大對他的扶持力度就好。”

許柴佬雖然作為巨富,傳授當地土人農漁工商先進技術,大興造船、紡織、制陶、種茶諸業,但是他的力量有限,即使有這些技術,也都只是初級的加工工藝。

這一點是符合大明的利益的,因為這種初級的技術恰好是將這些土人拉上大明這條船的手段。

只有讓當地的土人學會開始享受,他們才能知道大明的絲綢比土布更舒服,才能知道大明的茶葉比呂宋的茶更香,才能知道大明的瓷器比粗制亂造的陶器更精美。

朱瞻基要做的就是加大對技術輸出的控制,一些先進的技術不能傳授給他們,然後就是加大對許柴佬的扶持,增強他自身的武裝力量。

所以,他要求孫林他們針對呂宋的實際情況,做出一份計劃,爭取將呂宋島的土人們都綁上利益環節,讓他們甘心情願被大明利用,成為大明發展的基石。

這可比大明勞師動眾地發動戰爭要劃算的多。

如今世界處處都是地多人少,道路崎嶇,即使發動戰爭,他們往山裏一躲,想找他們都不容易。

西方各國對世界的占領,充滿了暴力和殘忍,其實這主要是他們人數太少的原因造成的。

在征服美洲的過程中,他們的人數根本不能控制當地的局勢,為了安全,他們只能殺殺殺。

但是大明的人數要多的多,完全沒有必要利用這種極端的手段。而且,東方的儒家文化雖然會消磨掉人的脾性,但是在統一思想,教育潛化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所以,恩威並濟才是正道。

當然,這並不是說就不用使用暴力,最少在南洋這些已經認同了大明高高在上的民族面前,不需要動用暴力手段。

至於那些不服從大明統治的民族和部落,自然要從肉體上把他們消滅。

傍晚時分,大明的艦隊已經抵達了後世的林加延海灣,但是因為船隊龐大,大部分船只都不能靠近海岸,只能分散開來,綿延了數十裏。

天色已晚,也不能靠岸,所以朱瞻基的旗艦並沒有靠岸,等待明日天亮再靠岸。

不過,一艘傳令船接上了岸上迎接的許柴佬和一幫土人的部落首領,來到了朱瞻基的旗艦。

這裏面,就要屬今年已經五十歲的許柴佬最為激動。

許柴佬的祖籍泉州晉江深滬鎮,其父在朱元璋大力打壓大食商人期間趁勢而起,積攢了不少家底。

但是後來朱元璋施行海禁,已經嘗到了甜頭的許家人舍不得放棄南洋貿易,就以許柴佬為首,直接帶領一支船隊以呂宋為據點,繼續發展海貿。

永樂三年是許家的轉折點,他因在呂宋聲名遠揚,頗具聲望,他被鄭和任命為呂宋總督。

雖然這個職位在大明的官場序列裏面並不被承認,但是最起碼有了一個官方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