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

如果說來到這個時代,有什麽事情是朱瞻基無能為力的,其實有許多。

不管是改變人的思想,還是工業發展的基礎積累,還是想改變社會風氣,這些問題都不是一個人,甚至是一代人能夠解決的。

但是許多事情他都知道該如何著手,慢慢奠定基礎。

但是只有輿論宣傳,他安全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從哪裏下手。

後世的宣傳部位地位被提到非常高的位置,在這個時代,輿論宣傳同樣重要。

不要說封建社會已經發展到萌芽資產階級的大明了,就是在三皇五帝時期,輿論宣傳同樣重要。

不要說朝廷了,就是反賊們,想要造反,也要喊幾個口號,闡述自己的造反理念。

但是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輿論宣傳雖然很受重視,但是效果卻差的可憐。

朝廷的統治基本上只能到縣一級,再往下面去,就只能依靠鄉老和宗族了。

每一個讀書人在這個時代都是這一區域的喉舌,所以,儒家掌握了輿論權。

當然,不是每個讀書人都是儒家,特別是在明初這個時代,亂世剛過,讀書人還處理朦朧的理想主義時代。

如今朝中的大部分文臣,其實都是實用主義者。

這似乎自相矛盾,卻又一點也不矛盾。

因為理想主義說的是讀書人為國為民的情懷是真,實用主義是說讀書人不管任何方法,都會不斷嘗試。

宋代開始興起的理學,不談義理,只談形式的話,就是將整個社會劃分成為了不同的組成部分,要求每個部分各司其職。

這種劃分是非常適合帝王的統治的,所以理學興起。

而且,朱元璋的八股文原本是因為元末明初的讀書人太少,所以制定了嚴格的形式主義,其實這也是受到了理學的影響。

但是他不知道,當整個社會開始用條條框框限制住了以後,就等於開始閹割讀書人的思想。

朱瞻基自己本身不學無術,他對太深奧的道理並不太了解,只是知道一些皮毛。

但是有歷史的經驗,他很清楚這種思想的閹割,僵化的社會劃分,會逐漸讓整個中華民族失去了向上的動力。

比如士農工商兵的劃分,導致了人人都想成為士,沒人願意做工,沒人願意種地,沒人願意從商。

當然,整個社會不會缺少其他階級,但是這些階級是在如今就已經劃分好的。

不管是種地的,還是做工的,還是經商的,你不努力變成士,就永遠只能被剝削。

而向上變成士的道路很狹小……

這就導致了下面的階級根本無心從事自己的本分工作,也失去了研究的動力。

整個歷史的社會發展一直是呈螺旋狀向上發展,但是到了明代以後,直接開始萎縮,到了清代,更是往後倒退。

而在明代還領先世界的東方古國,就是因為這種萎縮和倒退,最終被後進者超越,一直被打的頭破血流,傷痕累累,最終才清醒過來。

工人無心研究加工工藝,因為研究的成果也會被掠奪,對自己的處境改善根本無用。

農民無心研究增加糧食產量,因為土地都根本不是自己的。

至於商人,除了那些士子階級附帶的商業壟斷,整個東方哪有只是依靠商業積累發展起來的商業家族?

朱瞻基想要改變這些,第一步就是要把輿論宣傳出來。

但是這個時代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沒有廣播,皇帝哪怕就是頒布了一條利國利民的政策,也根本不能讓底層的老百姓們知道。

當社會穩定以後,讀書人就開始壟斷了上下的聯絡渠道。接受了閹割教育的這些人們,最終只會變成制度的維護者,他們只會讓有利於自己的政策讓人知道。

最終,他們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即便是皇權也很難打破。

朱瞻基慶幸的是如今這個時代,這個利益團體還沒有形成。要是等到土木堡之後,皇權都根本沒有話語權。

但是,他真的不知道如何在這個時代將輿論宣傳鋪開。

這個靠行政命令也最多只能宣傳到縣一級,至於辦報紙,那些基層的老百姓可不識字啊!何況,解釋權還是在讀書人手裏。

更重要的是,這絕對不是他現在能做的。他今天敢這樣做,朱棣明天恐怕就要直接剝奪了他太孫的位置,給他一塊封地,圈禁在王府裏自生自滅。

朱高熾這個太子當的就窩窩囊囊,敢插手政事就是一巴掌。朱棣再喜歡他這個太孫,也不願見到自己身強力壯的時候,就跟他搶權。

當然,也是因為這件事不急,晚幾年,早幾年改變相差不大,所以朱瞻基等的起。

相對於這方面的改變,開拓海外疆域,趁著軍隊沒有腐化,將人們的目光引向海外,這更重要。

但是,事情還是要做,準備還是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