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第4/5頁)

如今佛教徒在發源地已經生存不下去了,只能向東方轉移進入那些窮鄉僻壤之地。

他不知道的是,如果朱瞻基不參與進來,佛教在印度的確是被驅逐了,並且再也沒有回去過。幾百年後,印度幾乎已經沒有了佛教徒,反而在勃固,南掌,暹羅,真臘等地一直傳承了下來。

他也不知道,因為佛教的愚民教義,凡是信仰佛教,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雖然糧食充足,卻全都是窮的連一點油水也沒有的地方。

只有一個暹羅,還是靠色與情與旅遊才好過一些。

朱瞻基是真的對印度有興趣,因為這個國家的印度教義就是將人分為了幾等,這種僵硬的政治體制,是最有利於統治和管理的。

而且這裏還是全世界土地最肥沃的區域,土地面積廣袤,肥沃,物產豐富。

如果將印度大陸變成了殖民地,甚至是國土,那麽大明的輻射能力,將會比現在增加三分之一以上。

容易征伐,容易管理,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唯一的缺點就是人太多了。

相比等著大明去占領的澳洲和南北美洲,這裏雖然離得近,誘惑力卻又似乎沒有那麽大了。

不過,這件事朱瞻基決定交給朱棣來做決定,他若是想要攻打帖木兒國,到時候肯定回來一趟南亞大陸,到時候看他的決定了。

他若是想把印度變成殖民地,就派一個朱姓的王爺,甚至是兩個來管理都可以。他要是想要印度大陸變成大明國土,朱瞻基也不會反對。

反正現在對朱瞻基來說,讓大明人口暴增,然後占領南北美,澳洲更加重要。

朱瞻基最後吩咐他說:“回去以後,將南洋大陸的局勢細述成書,呈交皇祖父,想必他會獎賞你的……”

候顯眼睛一亮,問道:“難道陛下有意對賽義德王朝動手?”

朱瞻基笑道:“一個小小的賽義德王朝還不值得皇祖父動心,他真正想要對付的是帖木兒國。”

候顯大喜道:“多寫殿下提醒,內臣回去之後就將今日之言細述成書,呈交陛下。”

臨走時,朱瞻基送他了一本《瀛涯勝覽》。“此書你回去多看看,就按照這種模式來寫策論。”

候顯笑道:“此書內臣已經有買,馬宗道乃是內臣熟識。”

朱瞻基笑了笑,馬歡是鄭和艦隊的翻譯,候顯曾經是鄭和的副手,他們相識也是應該的。

這本《瀛涯勝覽》是馬歡在朱瞻基的囑咐下成書的。該書共計十八篇,記述了鄭和艦隊所訪問過的占城、爪哇、舊港、暹羅、滿剌加、啞魯、蘇門答臘、那孤兒、黎代、喃渤裏、錫蘭、小葛蘭、阿枝、古裏、溜山、祖法兒、阿丹、榜葛剌、忽魯謨斯等十九個國家的疆域、道裏、風俗、物產及其國家沿革的大概。

每個國家為一篇,其中因那孤兒很小,所以附於蘇門答剌之後。

這本書可以說是當今最完整,最詳細關於南洋各國的介紹,對大明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朱瞻基自己都非常喜歡這本書,這段時間,沒事的時候就喜歡看一會兒,加深自己的印象。

不過可惜的是,這裏沒有距離大明最近的呂宋和蘇祿國的介紹,因為這兩個國家跟大明關系密切,可以算是大明國土了。

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統率巨型艦隊至呂宋,即奉永樂帝詔書委任晉江華僑領袖許柴佬為呂宋總督。

許柴佬統攬該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大權,如今已經有十二年。

在此期間,許柴佬不遺余力地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施行孔儒禮仁之治。並傳播閩南農漁工商先進技術,大興造船、紡織、制陶、種茶諸業,為呂宋社會穩定、經貿發展、文藝繁榮作出卓越貢獻。

雖然呂宋島多瘴氣,但是後世的馬尼拉以北卻是廣袤的平原區,如今發展的非常迅速。

蘇祿國三位蘇丹就是因為目睹呂宋的經濟發展,羨慕不已,屢次上書,希望能從大明藩屬變成大明子民。

不過這卻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因為對這些儒家的大臣們來說,一個不服教化,信仰綠教的小國,是不值得要的。

但是不管怎麽說,後世的菲律賓,如今是跟大明關系最為親近的地方。福建泉州等地,因為人多地少,每年都有不少人前往呂宋討生活。

但是在原本的歷史上,因為遷都北平,大明幾乎就放棄了南方,在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撤銷以後,南洋各國就意識到了大明的虛弱,逐漸不再理會大明,也不承認是大明屬國。

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就是原本的朱瞻基認識到了放棄交趾的錯誤,想要彌補。

但是只有艦隊,沒有任何行動,也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特別是鄭和去世後,艦隊從此不再巡航。舊港撫慰司被蘇門答臘國侵占以後,大明也沒有任何懲治行動,從此南洋各國與大明也就只有名義上的統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