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2/3頁)

“自足利義滿時期,在他的強力約束下,倭寇現象才得以遏制。但是足利義滿之後,其子足利義持對我大明虎視眈眈,屢次試探我大明,並與去歲派出大批人馬,掠奪了朝鮮語琉球等國,對我大明屬國造成重大損傷。”

“太孫瞻基於去冬率十萬大軍,肅清盤踞在對馬島及濟州島倭寇,擒獲萬余人。除數千原南朝余孽,近半竟都是日本各大名子弟。”

這個時候,他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起身走了兩步,來到了三層禦駕台的前端,雙手扶著欄杆,俯身說道:“朕派金尚書前往日本問責,足利義持竟敢封鎖海域,拒我上使。還不讓其他大名與我特使接觸,我草他娘咧,竟不給老子留一點臉面,那就打他狗娘養的!”

即使朱瞻基已經熟知了這個爺爺的性格,在大朝會上遇到這樣的罵娘,仍然差點沒忍住笑起來。

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棣,包括現在的自己,不能說是個大老粗吧,也只能算是粗通文墨。

他自己還稍微好一點,喜歡在制定的規則內行事,這也是他後世帶來的性格。

但是朱元璋和朱棣全是老天爺最大他老二的人,喜怒由心,一點規矩也不守。

就連頒發聖旨,有時候也跟兒戲一樣。

洪武二十八年,倭寇進犯遼東。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就直接寫道:“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夥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白話聖旨源於元朝,那個時候為了讓老百姓聽懂聖旨,基本都是用白話。

但是朱元璋這樣直接用家夥這樣詞的聖旨,不要說在元朝時期少見,就連後世也沒有,可謂是空前絕後。

到了朱棣這裏,他的聖旨也大多半文半白。比如前兩年給戶部的聖旨裏面就這樣寫:“那軍家每年街市開張鋪面,做買賣,官府要些物件,他怎麽不肯買辦?你部裏行文書,著應天府知道:今後若有買辦,但是開鋪面之家,不分軍民人家一體著他買辦。敢有違了的,拿來不饒。欽此。”

為了修建武當山道宮,他的聖旨就是一片大白話,最後還寫道:“恁官員官民人等,好生遵守著我的言語,勤謹用工,不許怠惰。早完成了,回家休息。欽此!”

不僅僅對國內用白話,給朝鮮的聖旨中,朱元璋和朱棣他們也經常是大白話。

洪武十九年,朱元璋給朝鮮的聖旨就直接說:“你那高麗的事,也有些不停當。不知你那裏古典如何,我這中國古典裏看起來,件件都是他自取的……你後頭只管來纏,我便道,既要聽我的約束,比似俺中原地面,各有歲貢,因此教每年進一千馬,金銀布匹。卻便不如約了。中國豈少這些……”

“……我明日差人往遼陽為馬價的事去也。我的言語你記著,說到者……你回去疊疊的說與他,交至誠保守那一方之地,休要侮我,這中國有甚話說若不至誠,不愛百姓,生邊釁,這等所為呵,我卻難饒你!我若征你,不胡亂去,一程程築起城子來,慢慢的做也……有官的紗帽,百姓頭巾戴起來便是,何必只管我根前說?”

整個聖旨的意思就是蒙古人已經完蛋了,你們最好放聰明點,誠心誠意歸順我,不要在貢馬、駐軍、通商這些事情上耍小聰明。你們要是老實,我就不打你,但如果要打你,一定是會滅了你。至於穿什麽衣服,這種破事就別來煩我,自己該怎麽穿就怎麽穿,還用我教你嗎?

朱瞻基憋住笑,板著臉,看著台階下的百官面面相覷。顯然眾人已經習慣了他的經常罵娘,一個個面無表情。

冷不防身後高處的朱棣突然大聲說道:“太孫瞻基聽令!”

朱瞻基只是愣了一下,就連忙起身躬身抱拳道:“瞻基在此!”

“月前命你籌措軍務,可否完成?”

朱瞻基應道:“自獲聖命,瞻基不敢有一絲怠慢,十六萬大軍整裝待發,只等陛下旨意。”

朱棣大聲說道:“好!著禮部,司天監選好出征日子,你便率大軍出征。此戰要打出我大明國威,讓那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持小兒知道,我大明不可輕侮!”

朱瞻基大聲應道:“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爺孫倆三言兩語,就敲定了出征事宜。這個時候,朱棣又命戶部核對軍糧,兵部做好後勤,內監派出監軍,為大軍出征做好準備。

而那日本的使節如喪考妣,癱倒在觀禮台上,卻也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其他各國的使節倒沒有太多唇亡齒寒之感,首先日本一國懸孤海外,與其他國家都不接壤。

唯一與日本相近的朝鮮,對倭寇更是深惡痛絕,巴不得大明跟日本打的你死我活。

臨近午時,朱瞻基才隨著百官退出了奉天殿,今日大朝會,散會之後還會有主官們與朱棣在謹身殿召開的小朝會,他倒是不用陪朱棣共進午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