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2/3頁)

自朱元璋立國,他對勛貴的手段不能說是錯誤的,只能說手段太激烈,吃相太難看。

朱棣為了標榜自己的仁慈,對勛貴就格外優容一些,導致了大明如今的勛貴階級迅速膨脹。

雖然這個階級對如今的大明來說還不算什麽負擔,但是跟朱家的王爺一樣,這些人後來都成為了大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不是哪個人的原因,而是整個體制的問題。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爵位的繼承,都是世襲制的。

一人為公,子子孫孫就為公爺,躺在祖輩的功勞簿上享受榮華富貴。

明中期,宗室受封人數不斷增加,祿米成為明政府的沉重負擔。

而藩王也競相非法占田,少者幾千頃,多者數萬頃,減少了明政府的賦稅收入,激化了社會矛盾。

萬歷以後,為解決這些矛盾,朝廷被迫開放宗室出仕的禁令。允許鎮國將軍以下參加科舉考試,以期宗室自養,而不再寄生食祿,但這些人已經完全腐化,收效甚微。

所以,朱瞻基在期望從一開始就改變這種發展趨勢,先生對勛貴收緊繩索,讓他們不至於快速腐化,等他登上大寶,改革勛貴制度,就會成為重要的施政方針之一。

楊章德這個人的能力是有的,但是他出身微末,根本不懂得勛貴的世界。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想要讓他發揮作用,就必須要讓他融入這個世界。

讓他變成勛貴,他才能知道勛貴階級裏面的各種內情,這把刀用起來,也就會更加鋒利。

回到興慶宮,朱瞻基在浴室洗了一個澡,這才神清氣爽地前往謹身殿,陪同朱棣共進午餐。

今日朱棣又在謹身殿舉行經筵。經筵是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自漢唐以來就有,在宋發展到極致。

朱元璋和朱棣雖然繼承了宋代的經筵傳統,但是其實並不是太重視。經筵初無定日,亦無定所。

基本上每個月舉行一到三次,大多數時候都是由皇太子朱高熾主持。

朱瞻基現在身具實職,參加的次數少。倒是幾個小家夥,比如朱瞻墉他們,每次都被他叫上。

對於一個還沒有建立完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君王來說,經筵的確有一定的洗腦和促進作用。

但是對朱瞻基這個老油條來說,他的思維已經定型,這種經筵,在他看來就是無聊的思想灌輸。

經筵的誕生,其用意在使帝王的講學不致間斷,以收持之以恒之效。

這是一種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經筵的最終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種道德教育。

同時,這也是一項政治制度,和歷代諫官制度、宰相制度、封駁制度、史官制度一樣,是對皇權的制約,強調道統高於政統,利用天道制約皇權的無限膨脹。

所以,朱高熾重視經筵,讓他備受文臣推崇。

而朱瞻基自小不喜儒學,偏愛武事,也是文臣們對他最為不滿的一點。

除此之外,所有人再也挑不出朱瞻基的半點不好。

來到謹身殿,今天的經筵也已經到了尾聲,朱瞻基看到原本是首輔的解縉,這個時候不顧臉面,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上旁聽。

見到朱瞻基進殿,他雲淡風輕地向朱瞻基笑著點了點頭,收回了目光,眼睛又看向了正在高談闊論的楊士奇。

眾人看到朱瞻基進來,都是微微頷首,以示尊重。

而幾個小家夥看到自己的大哥,臉上卻開心了起來。他們很清楚,朱瞻基的到來,也就預示著他們的解放。

坐在高台上的朱棣見到朱瞻基進來,擡手示意停下,楊士奇這才停下了演講,向朱瞻基點了點頭。

朱棣笑道:“今日唐宮宦官史就到這裏吧。唐代藩鎮,宦官的確是導致大唐衰落的主因,我們當以史為鏡,以明事理。今日就到這裏,由太子在武英殿主持宴席,款待諸位愛卿。”

眾人聽到朱棣這樣說,紛紛起身拜別:“臣等告退!”

行禮之後,朱瞻墉們幾個小家夥就活躍了起來,紛紛上前跟朱瞻基這個大哥打招呼。

卻聽朱高熾說道:“今日一席長論,你們幾個回去後都給我寫一份心得,明日交於我。”

一聽這話,幾個小家夥的臉登時就垮了下來,卻也只能乖乖跟朱高熾行禮應是。

朱高熾這才輕輕拍了一下朱瞻基的肩膀說道:“出征在即,你俗務繁忙,我不要你每次參加經筵,但每次的抄錄,你也一定要都看過才好。”

朱瞻基也行禮說道:“孩兒遵命。”

他這才點了點頭,在兩位內侍的攙扶下,率領群臣前往武英殿。

人都走了,大殿裏只剩下了朱棣和朱瞻基爺孫兩人和一些內侍,朱棣這才又說道:“今日接到刑部稟告,丘家滿門除了兩人在途中病逝,剩余三百一十三人全部送抵應天府,你想好該如何處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