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家

黃福忍不住嘆道:“不曾想我遠離京城十年,當初那個‘好聖孫’,竟然真的成長起來了。”

黃淵點了點頭說道:“兒子如今已經算是太孫的人,讓父親也免了選擇之難。”

黃福呵呵笑道:“既然我父子有此機遇,又何必前瞻後囑,三心二意!那英國公,黔國公,哪個不是人中豪傑,他們能心悅誠服拜伏在太孫腳下,我父子還有何可猶豫的!”

論資格,在永樂當今一眾名臣中,黃福的資格即使不是前三,也超不過前五。

太祖時期,他就是工部侍郎,永樂元年,就成為了工部尚書。那個時候,現在朝中一幫所謂名臣,不過是他的後輩。

論能力,他能獲前後三任皇帝的青睞,在工部期間大刀闊斧改革,被發送充任軍需官,又為幾十萬大軍糧草安排的井井有條。

在安南期間,他還對交趾地區進行戶籍編制、並定賦稅、設置學校並安排先生,數次與當地民眾宣諭德意,並嚴謹下屬不要擾民。於是,安南境內得以穩定。

只是時運不濟,先是得罪酷吏陳瑛,後又與內監關系惡劣,導致了他離開京城,再也沒有回去的機會。

要說怨恨,他的心裏也並非沒有。眼看著一個個後輩現在都跳到了自己的頭上,自己還是一個掛著尚書銜的布政使,心意怎能平?

黃淵看著頭發胡子已經花白的父親,心中也是一陣酸澀。

從小到大,他最敬佩的就是自己的父親,可是眼睜睜地看著父親被誣陷,被發配,又一步步向上熬。

不過這個時候,他也終於能夠幫得上自己的父親了。

他心中一動,低聲說道:“父親,如今朝中局勢變幻,太孫殿下執意開疆拓土,整個朝中都有一種躁動的氣息,人人想著建功立業。據兒子所見,英國公封交趾還只是第一步,後續的各大勛貴,朝廷恐怕也會一步步封出來,為大明屏障。若是我們此時立意海外,未嘗不能獲得一塊封地,成就我黃家輝煌。”

黃福愣了一下,這十年來,他一心想要回歸中樞,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會提出這樣一個建議。

他沉吟了一會兒,還是嘆了口氣說道:“為父今年已經五十有五,年近花甲,再也沒有如此雄心壯志。淵兒若是有此想法,為父自會支持,但是為父的心願還是回到那座已經離開十年的都城。”

想到英國公張輔如今因為交趾焦頭爛額,他覺得將自己的父親拖入這趟渾水,是在有些難為父親了。

“是孩兒考慮不周,父親的確應該頤養天年了。不過,振興黃家的重任,孩兒義不容辭,卻還要父親能在後面幫孩兒拾遺補缺。”

黃福呵呵笑道:“身為黃家子,這本就是我們父子的責任,何來推卸之理。”

黃淵又說:“孩兒觀那太孫行事有理有據,重才能,輕人品,連紀綱,龐瑛,莊敬之輩,他都能用的得心應手,並且還給他們安排好後路,也非寡情之人。他跟孩兒也問過父親幾次,言辭之間對父親當初為大軍籌集軍糧,在交趾安定民心都褒譽有加,若父親回京,想必能得到重用。”

黃福奇道:“太孫如今已掌武事,內政也能插手?連那太子如今都未親政,他能影響到為父任職?他就不怕皇上忌諱?”

黃淵沉吟了一下,回憶著與太孫的接觸,以及少數幾次看見皇上與太孫在一起時候的姿態。他嘆了口氣說道:“皇上對太孫的寵信無以復加,太孫出入宮城不僅沒有限制,就連大部分內監也都視太孫為新主人。相比之下,太子因為身體欠佳,在宮中的勢力遠遠不如太孫。當初皇上身邊的七大內侍,除田嘉禾,孟驥,雲祥年歲已高,其余四人都與太孫關系匪淺。特別是鄭和,如今更是被太孫之一要了出來,安排在了海軍擔任總監,與都督劉江並列。”

“皇上對太子忌諱,更多是因為太子受儒家影響太深,而太孫與皇上性情相近,皇上才一點也不在乎,將整個海軍交於他手,並且不在乎太孫發展自己的勢力。皇上年歲比父親還大兩歲,現在看來,這是在為太孫接管大權布子了。”

黃福喜道:“若真是如此,投靠太孫卻是一步絕佳好棋,你說的為父心癢難耐,真想現在就回到京城,見見這位好聖孫。不過,在此之前,還是要將太孫交給你的任務,圓滿完成。”

黃淵笑道:“太孫不是小氣之人,這次讓孩兒帶來了十萬銀幣,足夠糧資。孩兒只要兩月內完成這項任務,就是大功一件。”

見自己的兒子深受大權在握的太孫重視,黃福其實很為自豪。“明日你隨為父去交州府,見過英國公,然後與蕓娘她們見上一面,就啟程去占城,暹羅,真臘,為父前幾日已經派人前往這幾地打聽行情,想要湊夠糧食應該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