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特使

自永樂十三年春入京,黃淵經歷了如夢似幻的一年。

最開始,他只是想要利用來京城的機會,為自己的父親回歸做準備。

黃福在朱元璋時期就做到了工部侍郎,永樂初年就做到了工部尚書一職。永樂三年因陳瑛彈劾他不體恤工匠,於是被改為北京行部尚書。

第二年因工部腐敗案,因事連坐,逮捕入錦衣獄,後被貶為事官。不久,恢復官職,因明軍進攻安南,其負責總督軍餉。

安南平定後,明朝改安南為交趾。朱棣命黃福以尚書頭銜兼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雖然做到了一方大員,但是交趾事務繁忙,遠離中樞。黃福也不甘心一輩子這樣完結,積極謀劃回歸中樞。

黃淵被安插在護送張輔回京的水師中,原本只是想成為交趾水師與海軍總部洽談重組的聯絡人。

不曾想,他在京城受到太孫和海軍新任都督劉江的賞識,不僅官升兩級,而且還在這次出征的過程中立下大功。

因為不是直接領軍作戰,黃淵此次雖然作為聯絡官立下大功,也不能封伯,但是他被封為家鄉昌邑的昌邑子,也正式跨入了武將勛貴的行列。

在大明,父子兩代,甚至是祖孫三代同在朝中的例子並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同屬文官,或者是同屬武將。

父子二人,一文一武,並且都身居高位的例子,整個大明也僅此一例。

下著大雪,但是李亮作為朱瞻基最信賴的少監親自來喚,黃淵就知道,太孫肯定是有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了。

將自己一枚隨身的玉璧塞進了李亮的衣袖,李亮也並沒有拿喬,而是直接透露道:“大明過完年後普降大雪,殿下怕幾月後缺糧,所以想要派守備去南洋買糧。對南洋,咱家當然沒有守備熟悉,也就不多言了,只要守備心中有數就好。”

黃淵愣了一下,隨即大喜。生於京師,長於交趾,黃淵對交趾,包括交趾附近的數國可謂是了如指掌。

如果是其他任務,可能還有些難辦,但是如果是買糧,這是相互利好的事務,即使到了南洋,他也會受到熱情歡迎。

交趾去年遭遇大災,糧食減產,但是暹羅等國卻糧食充足。而他又有自己父親在那邊主事,這件事可謂是輕輕松松的大功一件。

不過他也知道,自己能被太孫選中,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自己有在交趾當民政官的父親。

換了其他人過去,還不一定能買到足夠的糧食。

他長揖笑道:“多謝李少監提醒,淵謹記在心。”

李亮呵呵笑著讓出了半個身位,引薦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奉禦說道:“此人乃陳宣,已經得了太孫殿下的授意,與守備同赴南洋。這一路萬裏之遙,還盼黃守備能多多照應。”

“當然。當然。”

大將出軍,內監監督乃是常例。黃淵不過一守備,慣例是不能為一軍之將的,但是看到只是一個奉禦與自己隨行,黃淵的心也跳了起來。

難道,真的會以自己為主將,前往南洋買糧嗎?

跟隨李亮來到東華門處新建的情報處,朱瞻基在這裏接見了黃淵。

這是半年前剛修建起的一個小院,面積不大,院子也小的可憐,但是貼在城門道與文華殿東花園之間的這個小院,卻格外幽靜。

外面大雪紛飛,但是這新建的房子裝了地龍,屋內倒是熱的厲害。

朱瞻基其實是不習慣室內搞的這麽熱的,不過情報處的人除了最開始司禮監派來的兩百人,其余大部分是孫林在宮中征集的老太監們。

他們雖然行動能力差了點,但是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在整理情報,梳理情報,卻遠比年輕太監更可靠。

他們年邁,自然怕冷,所以為了照顧他們,這裏的地龍燒的火熱。

“微臣黃淵拜見殿下。”

“不必多禮,起身,看座。”

劉萬幫著黃淵脫去了大氅,幫他掛了起來。黃淵道謝了一番,這才坐在了朱瞻基的下手。

見到沒有外人在,他更緊張起來了。如果這次能作為一個主將前往南洋買糧,並且順利完成任務,這對他就是一筆資歷。

他今年也才26歲,想要依靠正常渠道,升到參將,最少也要五年以上。但是如果這次完成任務,加官晉爵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這也是跟著大領導,才能獲得的機會。

朱瞻基並沒有廢話,直接問道:“潛九你在交趾從軍六年,你父又是交趾布政使,對當地民情可否了解?”

黃淵知道這個時候不是謙讓的時候,抱拳說道:“微臣自小就隨侍父親左右,接觸民政。雖然後來投筆從戎,但是自小受父親教誨卻不敢或忘。在交趾期間,臣也多次隨使團到暹羅,真臘,占城等地出使……”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李少監應該也給你介紹了情況,孤此次有心讓你前往南洋各國采買糧食,可敢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