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

人與人之間是講究緣分的,孫嫻自小被張氏培養,一心想要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太孫妃,以後合格的國母。

但是孫嫻的性格天生缺少那種雍容大氣,有點小兒女的作態。她天生就是那種小鳥依人類型的女人,能討男人的喜歡,卻沒有那種撐得起大場面的風度。

以前沒有比較,張氏對她倒也還認可,可是現在有了比較,胡善祥忠厚善良、天性貞一,雖然在姿色上與孫嫻不相伯仲,難分上下,但是在為人處世方面,卻比孫嫻要大氣成熟許多。

如今後宮中以昭懿貴妃為主,但是實際上,太子妃張氏的勢力並不低於昭懿貴妃。

昭懿貴妃是明日黃花,太子妃卻是如日中天。朱瞻基的勢力越大,地位越穩固,太子妃張氏的勢力也就越穩定。

所有的太監和宮女都是趨炎附勢之輩,在這樣的情形下,哪怕昭懿貴妃掛著長輩的名義,也要讓張氏三分。

張氏的喜好,同樣影響了一大批人的態度。朱瞻基這些妻妾,不管以後的地位再尊貴,在張氏面前,都要逢迎順從。

不要說她們,哪怕就是朱瞻基當了皇帝,在張氏面前同樣也要百依百順。

這個時代的以孝治國,可不是說說而已。

後世的婆婆為了兒子,可能會兒媳婦曲意奉承。但是這個時代,哪家的兒媳婦也不敢在婆婆面前高聲說話。

張氏平日裏還是秉持一碗水端平的,但是胡善祥的性格就入了她的眼,雖然進宮剛兩個月出頭,但是張氏卻感覺跟胡善祥相處的比相處了六年的孫嫻還要投契。

如果是孫嫻先懷孕,這種征兆還不會表現出來,但是現在只有胡善祥先懷孕,張氏自然表現的就對胡善祥更加親近一些。

不管吃的,用的,雖然不至於超出孫嫻這個正牌太孫妃,但是也不遑多讓。

這些都讓孫嫻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朱瞻基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些弄巧成拙了。

在原本的歷史中,朱瞻基的確是偏愛孫嫻,所以會廢了胡善祥後位,扶起了孫嫻。

但是他來到這個時代,歷史就已經改變了,他不會對任何女人有偏愛,自然也不會廢胡善祥。

現在說服了朱棣和張氏,立了孫嫻為正妃,反而把局勢弄的復雜起來了。

朱瞻基不喜歡這種後宮中的勾心鬥角,但是偏偏是他導致了這一切。

現在想要讓局勢平和下來,那麽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盡快讓孫嫻也懷孕。

所以他回宮的這段時間,白天忙著跟海軍將領進行軍事總結,還要與內監進行新年籌備,然後還要清算今年自己的收入。

到了晚上,他還要忙著維系後宮各女之間的關系,盡量讓整個後宮有些詭異的氣氛正常起來。

他現在只能祈禱,胡善祥這次不要生下兒子,否則的話,這件事可真的難以解決了。

雖然他不怕出現任何困難和挑戰,但是少一事總是好過多一事。

胡善祥既然已經懷孕,那就不能伺候朱瞻基了。不管是懷孕的女人,還是來了月事的女人,都失去了侍寢的權力。

像後世那種懷孕了的女人還想躺在男人的懷裏撒撒嬌,在宮中是不可能的。

每天,他都要去胡善祥的小院去坐坐,陪她說上一會兒話。

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正經的男人,擅長的是調情和調戲。跟這個女人在一起,不知怎麽回事總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只能說,這個女人天生就帶著強大的氣場。

孫嫻的美貌不下於她,卻是另一種風格。這種小鳥依人的性格其實是符合大部分男人的樂趣,朱瞻基也不例外。

但是具體到婚姻方面,她的妻子必須要具有統帥整個後宮的能力,所以孫嫻要做的還要更多。

雖然她從十一歲開始就被教育成為一個合格的太孫妃,但是自身的性格限制她在這方面的能力。

從選妃開始,她就努力地培養自己的勢力。但是胡善祥的先懷孕,一下子將她努力打造的權力基礎變的搖搖欲墜。

孩子,繼承人,這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憑仗。

如果她不能盡快有孩子,那麽所有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朱瞻基對她也有一絲憐憫,從十一歲她就被送進宮裏,她的人生的價值,就在於獲得朱瞻基的歡心,誕生合格的繼承人。

她的親族的期待,人生的價值都系於朱瞻基一己之身,現在又陷入這種尷尬的境地,所以也算得上是處境艱難。

因為有了這樣的心理,這幾日,朱瞻基一直更多地留在她的房中,一方面是證明她的榮寵不減,另一方面也是想讓她早點懷孕。

不過,此舉卻又有些忽視了其他諸女,她們本來陪朱瞻基的時間就少一些,現在朱瞻基偏心了,自然又會有了紛爭。

雖然她們不會因此就責怪朱瞻基,心裏自然會對孫嫻有些意見,這又不利於後宮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