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第2/2頁)

曲軸的澆鑄比朱瞻基想的要難的多了,光是一個同心軸的問題,就廢了好幾根曲軸。

好不容易做出了一根合乎標準的曲軸,但是軸瓦的連接部分,又難住了眾人。還是朱瞻基有一些後世的經驗,提出了用銅套來銜接,時間長了,銅套磨損,可以再換一個。

解決了曲軸部分,然後就是將四個鍛錘接上連杆,與曲軸相連。鍛錘用一個凹槽固定,讓它只能直上直下,動力依靠曲軸的轉動。

這樣一來,一台鍛壓機,就能同時帶動四個鍛錘,兩個下的時候,兩個上。

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曲軸同時接了四個鍛錘,循環上下,鍛錘的下壓力帶動了上升力,需要的動力比帶動一個鍛錘還要小了許多。

而銀作局的工匠們試驗了之後,冷鍛出來的銀幣卻總是還有些不符合要求,這就主要是模具的偏移問題導致的受力不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匠們又給模具的外面加了一個固定台,固定台有三根鐵柱,高度將近一米五,連接著下面的承力座台。

上面的鍛錘卻增加了三個孔,剛好穿過鐵柱,這樣才解決了偏移問題。

這樣一番改造下來,就又耗費了一個月的時間。

而澆鑄作坊那邊,昨日開始澆鑄比銀幣略厚的薄銀板,待今日冷卻以後,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試制。

銀幣用熱鍛當然要比冷鍛更容易,可是熱鍛容易變形,而銀幣的要求就是,必須堅固。

而且冷鍛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好,勞動條件好,生產效率高。唯一的缺點是,韌性比較低,不能進行二次加工。

朱瞻基之所以堅持冷鍛,就是因為這些優點,利用冷鍛,生產出來的銀幣,精度更高,不容易仿冒。

那些黑心的商人想要防制也不容易,有利於幣值的穩定。

在朱瞻基抵達之後,被擡起的水車又被放入了水中。水車帶動連杆,又通過齒輪的力量配比,很快就帶動了曲軸轉動了起來。

然後,鍛壓車間裏面就傳來了哐當,哐當的一聲聲巨響。

幾個工匠擡起了一塊銀板,沿著只比銀板寬一點的凹槽塞了進去,就能清楚地看到,銀板上面就被敲出了四個錢眼。

一個守候在旁邊的工匠立即將這一塊錢範移開,換上了另一塊錢範,卡進了凹槽內,然後鍛錘就再一次落下。

朱瞻基看的有些膽戰心驚,因為只要動作慢一點,他的手臂就有可能被砸癟。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這樣不行,太危險了,這道工序必須改進。”

守候在一邊的另一個工匠飛快地把錢範裏面的四枚銀幣扣了出來,把錢範又遞給了這個工匠,然後就這樣循環地更換著。

被摳出來的銀幣就放在沖壓台旁邊的一個籃子裏,自有工匠手握一個手鉗,夾斷了銀幣背後的排氣孔處多余的毛刺。

銀幣被交到另一個人的手裏,這才開始檢查銀幣合不合格,合格的銀幣就會被工人用一張油紙十個一摞,包起來。

然後湊足十六包,裝進一個特制的木盒子裏面,一盒銀幣就是十斤。

一台鍛壓機就有四組工匠,一組一次沖壓四塊,一次就是十六塊。而且沖壓的速度很快,幾乎是保持大約十秒鐘一次循環,一刻鐘的時間,大約是九十次,就能壓鑄出來一百四十四塊銀幣。

這還只是一台壓鑄機,要是有十台呢?一天不間斷的循環壓鑄,就能生產十幾萬塊銀幣。

當然,這只是理論數據,再好的機器也會有損壞的時候,工人也會有疲勞的時候,還有出差錯的時候。但是基本計算一下,一天一台機器,安排多幾組工人,生產五千塊銀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一刻鐘的試驗時間過去,機器停了下來,其他人都還很輕松,只有更換錢範的工匠因為緊張和頻繁地裝卸錢範,累的氣喘籲籲。

朱瞻基拿起了一塊含銀量只有九成的合金銀幣看了看,目前受於工藝的限制,加工精度當然比不上後世的硬幣。但是最起碼在這個時代,要超出任何一個國家的技術了。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雖然現在銀幣的鍛壓問題解決了,但是還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解決,只有解決了這些安全問題,才能大規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