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偶遇

雖然工部和內官監之間的官司了結了,但是,由專利引發的喧鬧卻慢慢發酵開來。

內官監的也只不過有三座織造府,分別在京城,蘇州和杭州。但是整個大明的織造行業,特別是粗布的紡織,才是大明最大的,全境內每個區域都有。

織造府屬於是精品機構,規模卻有限制,而民間的織造行業才是真正的大頭。

當看到內官監也要老老實實地跟工部購買技術,改進織機的時候。京城的各家行會也就明白了,這個專利的事情,朝廷真的認真了。

既然有了規則,就需要利用規則,最近一段時間,工部虞衡清吏司的員外郎劉傑就從一個無人問津的邊緣人物,變成了京城的第一紅人。

各大行會都清理除了不少自己的獨門技藝,然後挑選一些不太重要的,到虞衡清吏司申請專利。

專利只有十年的有效期,十年以後,就會變成誰都能用的技術。所以,別人能夠防制的,當然要申請專利,但是一些防制不了的,肯定不能讓別人知道配方。

當然,有些專利還有些價值,有些專利根本就是濫竽充數,想要魚目混珠。

但是,不管什麽樣的技術,虞衡清吏司的主事們都一一登記,發放專利許可。

這個時候,許多人才發現,專利不僅有時間限制,同樣也有區域限制,並且還有一個過渡期。

並不是什麽技術都能申請專利的,比如一些現在已經通用的技術,那些想要通過專利技術來壟斷的商人,發現自己根本不能投機取巧。

而且,在過渡期內,還有人拿出同樣的技術來申請專利,工部也會甄別兩種技術的不同,取優異者授予正式證書。

專利法規雖然只有三個方面,卻有數百個細致條款,幾乎堵死了那些想要投機的人的企圖。

但是,現在最熱鬧的還是新款紡織機的推廣。因為工部除了織造府,還準備在各州府都授予一家專利受益人,願意更換新款織造機的商戶,都可以向工部申請,然後通過競標,工部將會選擇出合作的商家。

跟工部合作,就等於是拿到了一個免死金牌,那些家資富裕,卻又沒有官府關系的商戶,是積極的一群人。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紛紛從全國各地奔赴京師,想要獲得這次的機會。

京師最近的天氣雖然熱,但是這些商人們的熱情更高。

這一日,朱瞻基又前往夾江工業區,想要現場解決高壓沖床難題。

因為在歐洲,十五世紀就出現了水力沖床,可以生產板甲。所以朱瞻基一開始天真的認為,這個技術對現在的大明也不是難題。

可是他還是太天真了,因為如今的大明,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儲備,也就是沒有懂這方面的人。從一到二,從二到三都容易,但是從零到一,這個難度就要大的多了。

水力鍛壓的技術跟舂米雖然如出一轍,但是舂米只需要很小的水力就能做到,不要說長江了,就是一條小河也能做到。

但是想要用水力來帶動沉重的鍛錘來沖壓出銀幣,或者板甲,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要從頭開始研究。

水力的主要作用是平穩,而不是猛烈,如何將平穩的水力化作劇烈的沖擊。

從傳動部分的動力輸出,到沖壓時候帶動鍛錘。在沒有鏈條的年代,想要達到沖壓銀幣的強度,這個過程中間,需要解決的問題遠不是一點兩點。

另外,冷鍛和熱鍛,模具的開發,鋸齒周邊的發明,甚至包括銀幣圖案的確定,都需要朱瞻基,還有朱棣親自拿主意。

這個銀幣朱瞻基是想采用後世袁大頭的設計模式,因為這種浮圖鍛壓,是現在能夠做到的,卻又很難防制出來。

至於鋼模,如今的工匠們就已經掌握了蠟蝕法,依靠手工打磨,就能得到非常精細的模具,只是不能量產而已。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又不得不提材料工藝了。因為一般的鋼鐵,在大力沖壓下,幾百次以後也就開始變形了。所以想要讓一個模具經久耐用,還需要研究更堅硬的鋼模。

新年過後,工部就派出了一直勘測隊伍前往南安府尋找當地發現的一種堅硬礦石。但是,礦石雖然找到了,卻無法提煉,因為現在的礦爐,根本燒不化這些礦石。

甚至,工匠們用硝酸都不能融化這些礦石,根本是無可奈何。

朱瞻基得到這個消息也傻眼了,這個時候才想起來,鎢的熔點幾乎是所有金屬裏面最高的,所以才被拿來做燈芯,現在根本沒有手段來對付這東西。

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錳鋼。

人類對錳的利用,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軟錳礦在那個時代就被人們當作顏料用於洞穴的壁畫上。

這個東西非常常見,連鐵礦裏面的含量都很高。而且像馬家的琉璃窯,就需要用到錳來給燒融的琉璃溶液去色或者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