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2/2頁)

而這個時候,為他挑選出來的五十個妃子,已經全部挑選了出來。

而剩下的兩百五十人,也沒有直接全部放出宮。征求了她們的意見後,想要回家的就發放路費送回家。願意留在宮中的就會安排在宮中當中層宮女,作為朱瞻基選妃的備胎。

往常的時候,這些秀女們幾乎都會選擇回家。在皇宮經歷這麽一遭,哪怕是沒有選上的,但是能進入最後環節,說明沒選上不是因為姿色,只是因為運氣。

回家了之後,她們這些人也是身價百倍,百方求娶。

但是太孫搞了這麽一遭,這一次竟然還有小半秀女不願回家,哪怕是當個備胎,也想留在宮中。

到最後,除了這五十名秀女,宮中又留下了三十多人,大部分也被安排到了興慶宮服侍。

她們不會從小宮女做起,而是直接作為管理人員,不用侍候其他人,各有職司,屬於管事的宮女。

比如興慶宮,光是宮女,就有六十三個有職司的。衣食住行禮,這些分別都是有人專門負責。

而選出來的這五十個秀女,還需要經歷選三這一關,也就是由昭懿貴妃,太子妃選出三個人來,一位太孫妃,剩下兩個則為良娣。

按照朱元璋欽定的大明律,朱瞻基這個太孫最多可以有五十九個有品秩的老婆。

太孫妃一人,良娣二人,良媛六人,承徽十人,昭訓十六人,奉儀二十四人。

太子和太孫一般,最多只能有這麽多有品秩的老婆。名額滿了以後,至於想要再多的女人,要麽把現有的人清除一個,要麽就只能沒名沒份。

當然,在宮中不是名分了,而是冊寶。

除了太孫妃有金冊,寶印,其余人等只有冊無寶。

能被等級在冊的,才算是皇家認可的媳婦,也才能生孩子。

所以,每次選妃最多只選五十人,以便留下幾個份額給太孫自己選人,或者是賜給之前的身邊人。

當然,這不是已經固定死的,即使這五十個名額,也還沒有固定,因為要看朱瞻基有沒有選侍。

這五十人除了前面九人是固定的,後面的都是有兩年實習期的。兩年之內,如果朱瞻基沒有跟她上床,那麽對不起,就只能當宮女,或者選擇回家。

明朝現在才經歷了三任皇帝,當然朱棣承認的只有兩任,而大規模選妃,這還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洪武二十八年。那一次選妃可不是給某一個選的,而是朱元璋的幾十個兒子,孫子一起選。比如朱瞻基的老媽,包括朱允炆的太孫妃,都是那一次選的。

朱允炆娶的太孫妃早就在十幾年前就死了,張氏當初的命不如那位馬氏好,只給指了一個燕王世子妃,如今卻顛倒了過來。

也就是說,兩次選妃沒有可比性,所以這選妃,也是按照五十滿額選的。至於留下來多少,要看朱瞻基跟多少人上床了。

太孫妃不出意料地被封給了孫嫻,良娣兩人,一人是四川藍氏,一人是山東胡氏。

朱瞻基哪怕更重視馬欣的背景,但是馬欣年幼,不論哪方面都比不過胡氏。

這位胡氏胡善祥,也是原本歷史上的被廢的胡皇後。當然,她被廢不是因為自身不好,而是朱瞻基當初喜歡孫嫻。

加上孫嫻生了兒子,而胡善祥沒有,所以廢了皇後之位。但是因為這件事,朱瞻基自身的名譽受損,自己最後也後悔了。

馬欣被封了良媛,這已經能讓馬家滿意的了,而剩下的風花雪月四女,在朱瞻基的要求下,也封了良媛,等於良媛就只剩下了一個名額。

不過,其余人等暫時都不冊封了,這個權力留給了以後的朱瞻基。

馬欣從此就在宮中住了下來,只有孫嫻,胡善祥,藍煙三人被送回了家或者是京城的住所,只待挑好良辰吉日,就舉行大婚。

別的可以不用計較,但是朱瞻基只能先跟太孫妃同房。其他女人就是睡了,也要先避孕,這個禮不能廢。

要是按照朱元璋的規定,太孫妃,太子妃不懷孕,其他女人也不能懷孕,為的是保證長子長孫的嫡系地位。

不過現在朱瞻基的靈魂已經換了,這個規定以後就是個屁。

誰能保證長子長孫,嫡子嫡孫,以後就是好皇帝?這個位置,還是德才兼備者居之的好。

他要是活的夠長,以後不好管理了試著擴大內閣權力,或者實行君主立憲的話,可以再試試這個長子長孫繼承制。

要不然,這個大明又會走回老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