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

英國公奉旨回朝,自太子以下,群臣皆出城至閱江樓碼頭歡迎。

三月初五這一天,身體剛恢復了一些的朱高熾乘坐馬車,在群臣的環侍下,一大早就趕往了閱江樓碼頭。

張輔這是從交趾坐船回來,要是從陸路回來,眾臣起碼要出城三十裏,才能彰顯朱棣對張輔的重視。

在永樂一朝,不管是掌控神機營的柳升,還是備受朱棣恩寵的沐晟。他們在朱棣的心中,在大明萬民的心中,都比不上張輔。

朱瞻基也有五年沒有見過英國公張輔了,自交趾以降,又屢次起兵,英國公張輔就三征安南。

張輔在安南前後建置州縣以及增設驛傳遞運,規劃得很全面。交趾人所怕的只有張輔,張輔回來一年而黎利又反,朝廷多次遣其他將領征討,都無功。

武有張輔,文有黃福,整個大明只有這一文一武才能震住整個安南。

巳時正,在應天府外幕府山水師已經等了半夜的張輔座船,緩緩停在閱江樓碼頭。

鼓樂爭鳴,萬民齊呼,太子朱高熾雖然身體不好,但是在兩個內侍的攙扶下,依舊是長揖到底,恭迎張輔。

五年不見,今年已經四十歲的張輔變化並不大。

他身材高大健壯,不妄言笑,性格剛毅威嚴。在軍事方面,他治軍整肅,屹立如山。三次平定交趾,威名遠傳海外。

而在歷史當中,張輔歷事四朝,雖然連姻帝室,但仍小心謹慎,與蹇義、夏原吉和三楊同心輔政。

仁宣之治的二十余年間,國家太平無事,張輔是有很大功勞的。

所以,不管是在這個時代了解的張輔,還是在從歷史裏面了解的張輔,都值得朱瞻基一拜。

張輔走下坐船,內心也是感嘆不已,身為臣子,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可謂是已經到頂了。

不過他自認還年輕,並不想從此養老,只是這次回來,不知道皇上還會不會再放他出去。

他也看到了在群臣之前的太子朱高熾,這個太子的身體依舊不見好轉。

比他更引人矚目的就是他身邊站著的太孫朱瞻基。

五年不見,張輔自己的形象並沒有大變。但是朱瞻基從十三歲到十八歲,卻正是一個年輕人形象變化最大的階段。

才十八歲的太孫身材比他還要高大,比一般人都要高出一個頭,在群臣裏面顯得格外顯眼。

雖然有些消瘦,不過這是年輕人正長身體的時候。從他鼓鼓囊囊的衣服下的肌肉,也能看出,他的身體要比太子好的多了。

再看看他跟皇上年輕時代相差無幾的臉,張輔自然就明白為什麽這個太孫如此受皇上寵愛。

年僅十八,現在皇上竟然把全國的水師都交於他掌管,這是多麽大的殊榮啊!

不過,從他的了解,這個太孫也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去歲北征,他雖然沒有參與,但是也從其他將領那裏了解到了太孫在戰場上的表現。善於納諫,英勇殺敵,更重要的是,在行軍途中不僅不嫌勞累,還能與各界將領相處和諧。

北征回師途中,他更是邀天之幸,在草原腹地找尋到了一座銅山。

光憑這座銅山,大明就能解決如今的錢荒。也讓大明有能力在草原腹心駐紮一直軍隊,從此將荒寂的草原變成了一座金山,各部將士再不把草原當做畏途。

而他們雖然再沒有見面,去年以來,他們之間卻也不是沒有交集。在交趾期間,他就收到了太孫的親筆信函和一份地圖。

而他憑借這份地圖,在廣寧海邊,果然找到一座儲量驚人石炭礦。這片石炭礦綿延數百裏,出產各種優質石炭,足夠大明用上千年。

從這件事,張輔也在懷疑,難道太孫真是天授之人,要不然,他在大明境內,又如何能知道遠在交趾,有這麽大一座石炭礦。

禮部官員這個時候已經念完了朱棣親筆撰寫的嘉獎徼文,張輔也雙膝跪地,接過了聖旨,面向皇宮磕頭三次。

然後,才是諸臣與這位大明頭號戰將套近乎的時間,這一番見禮一共持續了近半個時辰。

朱瞻基並沒有跟張輔太多交談,他只是在張輔跟朱高熾見禮的時候,跟張輔問了一聲好。

待張輔與諸臣見禮完畢,朱瞻基親自執韁,牽來了一匹阿拉伯馬。張輔謙讓了一番,還是在眾人的力邀之下,翻身跨上了駿馬,開始向皇宮行進。

應天府大街上,張輔回宮的道路已經被清街,封鎖,一行人或騎馬,或坐車,帶起了一條灰塵形成的濃煙,一路奔向皇宮。

朱瞻基一直陪在張輔的身邊,這個時候也才有機會跟張輔說上幾句話。

“英國公,朝堂上下,唯你對交趾情形最為了解,以你之見,這交趾為何三番五次復反,想要徹底解決交趾戰亂,又該行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