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選址

由清涼門出了城門,這裏靠近秦淮河邊,有一個碼頭。

朱瞻基一行在碼頭下馬,乘坐碼頭的搖櫓船,一個個的過河。

他們這一行,有太孫儀仗,有數千護衛,還有幾位二品尚書,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

與此同時,朱瞻基上午說的話就已經在朱瞻基的有意引導下,傳遍了整個京城。

他對工匠和商人的好感,以及要保護窮人財產的想法,讓他事情還沒有做,就已經收獲了不少了民心。

但是有人喜歡,就有人不滿。朱瞻基對其他學科的偏愛,讓那些自認為儒家正宗的學子們,就認為太孫實在有些太擡舉那些泥腿子了。

工匠,商人,如何能與他們這些研究聖賢學說的儒家相比。

當然,因為朱瞻基沒有真正做這些事,只是流言,所以這些人就是想要反對,也無處反對。

太孫尚未親政,他甚至比太子還不如,太子好歹還有一個詹士府接觸國政。而太孫如今還住在皇宮裏面,一個海軍司令部如今還未建成,他們就是想要進言也無處進言。

皇宮內,謹身殿。朱棣看了一遍內監遞交上來的太孫言談記錄,他對朱瞻基天天口中吐出的新名詞已經免疫了,許多詞語雖然新鮮,但是在詞義表達上,卻很貼切。

而朱瞻基想要擡舉其他學科的發展,對朱棣來說,也是樂見其成的。

不過在表面上,他還是要做一下態度。“這個小猴子,無法無天了。尚未親政就要立法,保護窮人財產,那些窮人哪有什麽財產!”

胡廣,楊士奇他們這些內閣成員卻知道朱棣的話不能順著聽。窮人沒有財產,就不保護了嗎?當然不是!

窮人沒錢,這是朝廷的恥辱啊!

而且他們這些人都很清楚每一朝代更叠的原因,這些是他們需要專門研究的歷史問題。

土地兼並的問題他們真的就不知道嗎?當然不是!

但是每個朝代,發展到最後,既得利益者就是他們這些人,他們就怎麽肯說這是自己的問題呢?

對於這個財產保護法,在大明初步穩定的階段,在文人階級,地主階級還沒有發展起來的階段,實施的難度其實並不大,關鍵就是看他們願不願意做了。

更重要的是,朱棣到底願意拿出多大的狠心來做。如今的士人階級還未膨脹,地主階級也沒有發展起來,更重要的是,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如今的土地兼並,財富兼並問題還不嚴重。

楊士奇就是文臣中出身最為貧窮的一個,他幼時喪父,母親改嫁。繼父待他甚好,卻因得罪權貴被判陜西戍邊,家破人亡。

他對權貴階層,地主階層有著一種天然的敵對情緒。

自永樂元年被召入翰林院,楊士奇為官謹慎,持身守節,從不接受賄賂,對貪官也從無同情。

他對朱棣的性格了解甚深,聞言奏道:“太孫此舉乃利國利民之舉,只是只言片語不足為據,尚請陛下召殿下祥問,以免傳言曲解殿下之意。”

朱棣笑道:“他今日去大江公幹,待他天黑回宮,朕自會相問。”

這話就等於是朱棣拋開了諸臣,不當他們的面問,自然也是有保護朱瞻基的意思。

其他人一聽,也明白了朱棣的心意,轉而又都開始誇起了朱瞻基。

沿著清涼門出城,過河,眾人先來到了秦淮河的入江口。

這裏河灘淤泥深厚,地勢低窪,朱瞻基只是一看,就不認為這裏適合建設工廠。

宋禮對河道,土質的了解更是遠超朱瞻基,也直接否定了在這裏架設水車。

眾人沿著河道繼續向上,江心出現了一座大島,這也是應天府著名的江心島。

長江在這裏被分成了兩條河,島北側是主河道,南側與江岸之間形成了一條長約三十裏的夾江。

夾江水流不是太急,但是水量也不小。選了一處岸基牢固的江堤,宋禮讓人在水中安裝了幾處測力水車,並且讓人用木板船測試了水速。

雖然這些方法簡單,但是也能估算出大致的水速和水力。

而吳中則帶領了一幫人認真研究了江堤各處的地基,地勢,確定哪裏最適合建設工廠。

這種測試比較費時,費力,想要得出精確結果,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確定好的。

朱瞻基站在江邊,看著這六百年前的長江,心中一時之間也感嘆萬千,倍感孤寂。

這個時空也不知道與原來的時空是一致的嗎?他做的這些事,會影響到原來的時空嗎?

恐怕不能。

不過不管哪個時空,每個人都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能夠留下自己存在的痕跡,就足夠了。

除了水車動力的工廠,朱瞻基也考慮過發明電力。

上初中的時候,他就做過實驗,用兩塊磁鐵,加上一些銅線,轉動的時候,就能出現電,甚至還能點亮小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