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相見

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那裏各個海島林立,近似於原始社會。大部分人靠天吃飯,他們幾乎完全沒有追求,科技發展近似於無。

所以除了簡單的工具,制造不出來任何復雜工藝的產品。而鐵鍋是他們最需要的產品,對鐵鍋的需求驚人,看似簡單的鐵鍋,是那裏需求最大的東西。

沒有飯碗,杯碟,他們可以用樹葉,樹枝來吃飯,但是沒有鐵鍋,他們就很難把飯做熟。

通過歷年出口,以及內監派駐人員對那邊的了解,朱瞻基也初步了解了南洋各國的需求。

總之一句話,只要是大明的產品,就沒有一個國家不需要的,無非只是價錢高低,利潤多少而已。

從十年前第一次下西洋,朱棣受到朱瞻基的影響,接受了第一筆賠償,決定發展商業。後面的這幾次,每次出海,內監都會把大船裝滿各種商品,而船隊後面,也會跟著眾多勛貴以及大臣們派的商船。

跟原本的歷史相比,目前商業環境寬松了許多。但是,依舊是只有關系比較硬的人能參與海貿,那些普通民眾,只能選擇把貨物賣給達官貴族們,才有希望賣出海。

這種壟斷當然是不利於商業發展,但是在目前的大明來說,朱棣能允許除了內監之外的達官貴族參與海貿,本身就是進步。

而與大明關系最緊密的朝鮮和日本,這兩個也是大明的最大貿易國,依舊被內監緊緊把控。

沒有任何人能單獨做這兩個國家的貿易,只能通過整個內監系統來運營。這些年,內庫充裕,主要就是靠的這些貿易盈利和關稅。

不過朱棣大手大腳慣了,這些錢幾乎都被他又花了出去,光是修建一個武當山道宮,就要花三百萬兩白銀。

而這還不是大頭,因為修長城花的錢更多。這次還是因為打了一個大勝仗,加上在草原發現了銅山,他才決定把修長城的人工調集到草原上去修路。

對於朱瞻基來說,他一致認為長城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漫長的邊境線,靠防哪裏防得住?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

只有利用一切手段,瓦解敵對勢力,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所以,這次在草原上發現了銅山,這龐大的利益讓朱棣,讓軍隊將士都舍不得放棄,他們才會下定決心,將自己的勢力一直拓展到草原腹心去。

當然,更主要的是利益,是成本,解決了成本問題,這個時候的大明,不會畏懼任何敵人。

抱著統計的資料走神,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朱瞻基擡起頭來,很快就看到李亮興致高昂地沖了進來。“殿下,大喜。馬副使,不……是馬所副向太孫殿下貢獻新式望遠鏡,據說能達到四十倍!”

朱瞻基心中一動,站起身來,望向了他後面跟著的劉萬,說道:“拿來我看看。”

抱著盒子的劉萬立即走到近前,將盒子放在了朱瞻基面前的矮幾上,然後打開了盒子。

初一咋看,這個望遠鏡與現在的望遠鏡區別不大,但是他也算是見多識廣了,知道這種東西,可不能只看外表。

將這個望遠鏡拿在了手裏,朱瞻基望向了宮墻外永壽宮院中的一棵大樹。

望遠鏡的效果不錯,但是就是鏡頭抖動的厲害。

這是正常的,不管是折射望遠鏡,還是反射望遠鏡,倍數越高,對穩定的要求也就越高。

像那種天文望遠鏡,根本不能用手拿,否則根本什麽都看不清。需要安裝一個底座,才能慢慢調整到最佳視角。

一點微小的難以察覺的顫動,對於幾十倍的望遠鏡來說,就是幾十倍的顫抖效果。

所以哪怕是軍用望遠鏡,最多也就是十倍二十倍,再高的倍數,就不適用了。

朱瞻基又坐了下來,李亮他們立刻識趣地退到了旁邊,讓出了視線。

朱瞻基將一支手臂放在桌面上當支撐,然後對準了那棵樹,開始慢慢調整鏡頭。

他長期練武,穩定性很好,也讓鏡頭的抖動不是那麽厲害。

鏡頭拉近了,看清了,清晰度還不錯,這也讓他很好奇,究竟是怎麽做出來的。

他在前世的時候,小時候也沒有接觸過望遠鏡,後來就是軍營裏面裝備了各種望遠鏡,卻也沒有閑心去拆開看看什麽原理。

他只是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能組成望遠鏡,凸透鏡和凸透鏡也能組成望遠鏡,但是具體原理一點不懂。

他雖然掛了一個發明望遠鏡的名聲,但是望遠鏡的改進,實際上還是工部的工匠們一點一點試驗出來的。

比如他最開始研究出來的望遠鏡,看出去的景色都是上下顛倒的,雖然能當望遠鏡用,但是看東西很費力。

後來還是工匠們利用光線折射的原理,加一個凸透鏡,增加一道折射,才解決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