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

朱瞻基長身挺立站起,然後單膝跪拜抱拳說道:“孫兒懇請皇爺爺重立大寧都司、開平、三降城、東勝、威虜衛、威遠衛、白城子千戶所等漠南諸衛,並沿九邊向漠南地區擇地興建塢堡,衛所,壓縮韃靼,瓦剌等族生存空間。”

朱棣皺了皺眉頭,沒有想到朱瞻基竟然突然會提到這個建議。

這個時候,他也有跟紀綱,楊章德一樣的感覺,這個孫子的思維太活躍了,根本把握不住他的真正想法。

永樂八年,朱棣第一次對韃靼用兵,當時撤銷了九邊長城之外的諸多的衛所。

朱瞻基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中,這些衛所撤銷了之後,就沒有再建起來。

甚至到了朱瞻基當政的時期,他為了守衛北平,把長城外最後幾處重要的衛所都撤銷了。從此以後,長城以外就不再歸大明所有,北平也直接暴露在了異族的爪牙之中,再無寧日。

所謂的仁宣之治,不過是無恥文人的吹捧,在中華歷史上,他們是絕對的罪人,甚至還比不上被俘虜的英宗朱祁鎮以及愛胡鬧的正德皇帝。

朱棣笑道:“基兒是否擔心過甚,我抽出這些衛所的兵力,只是為了討伐瓦剌,這些衛所當然不會撤銷。待戰爭結束,這些衛所都會復置。”

朱瞻基倒不知道朱棣是這樣想的,他對歷史的了解本來就只有那麽一點點而已。不過既然提到了這個話題,他也不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問道:“如果官兵損失慘重呢?這些衛所何時復置?有無詳細計劃?皇爺爺的心思那些軍士可知曉?那些將軍可知曉?”

朱棣不說話了,因為這些完全都是他一個人的意思,他有不會讓下面的人知道他在想什麽。

好一會兒,他才說道:“今次只要滅了馬哈木一族,就復置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各衛所,則邊境可永無事矣。”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瓦剌固然要打,但是不能光想滅了對方,要是滅不掉呢?這些衛所裁掉容易,復置艱難。世上無萬全籌劃,任何結果都需要考慮。皇爺爺一意孤行裁撤衛所充實討伐軍,只會讓眾將士以為皇爺爺想要放棄衛所,如此形勢下,那些將士也不會用心經營衛所,長此以往,就如同虛設。人心散易,人心聚難,皇爺爺熟讀兵法,難道就忘了這點嗎?”

朱棣呵呵笑了起來,指著他笑罵:“小猴子,還不起來,難道讓我親自扶你起來嗎?這十幾年來,還沒有人敢指著朕的鼻子說,朕做錯了呢!”

朱瞻基立刻站了起來,陪笑說道:“皇爺爺當然沒有做錯,但是上位者的信息封鎖,不能什麽事都封鎖。像這種關系到對外政策的決策,必須要讓下面的人知道皇爺爺的心裏在想什麽,這樣才不會讓他們胡亂猜測,做出一些違背了皇爺爺意願的舉動。”

朱棣這才嗯了一聲,跟朱瞻基介紹了他關於漠南各衛所的計劃安排。

從朱元璋將元變成北元,在漠南設置了十七個衛所和都司,並且在北元的遊牧地域,也設置了羈縻衛所。

到了永樂年間,這些衛所已經擴張到一百七十多個,不過現在因為站,大都名存實亡。

現在朱棣並沒有撤銷衛所之意,只是想用這些士兵來打仗,打完了之後再回去。

可是到最後,因為多方面的因素,這些衛所除了靠近北平的幾座,在他死後,其余全部撤銷。

現在有了朱瞻基的督促,他也答應了下來,不管這次戰果如何,回軍之時,就是衛所復置之時。

越過了黃河,大軍繼續北行,朱瞻基在參加軍務會議的同時,朱棣也經常會問他的意見了。

眾大臣和各軍將領開始還有些不以為然,只以為這是朱棣在有意培養太孫。

但是朱瞻基有意地在各種事務上都開始逐漸表現自己,他也慢慢引起了眾大臣和將領的關注。

不過,為了不讓自己在現階段就成為所有人的靶子,他的表現只能說在及格線以上。

比如針對草原的民族政策,朱棣就安在了自己的身上,這不是搶朱瞻基的功勞,而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針對草原的盟旗制還好,但是減丁制度和儒家開化制度,那都是在歷史上要被歸納為暴政,並且要得罪一大批人的事情。

朱棣把得罪人的事安排在自己的身上,說是自己的意見,對朱瞻基的名譽就不會有影響。

不管朱棣擁有再大的權力,不管朱瞻基擁有來自後世的豐富經驗,史書總是控制在文人的手裏,而現在的文人,可以說就是儒家。

朱棣再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文人都殺了,那豈不是國家大亂。

所以有些事情,哪怕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也力不能及。

朱棣現在對朱瞻基幾乎是言聽計從,但是朱瞻基更需要注意在權力面前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