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三個壞種

崇禎二十五年到崇禎二十六年,對於大明的青皮們來說是極為悲傷的一年。

各地有名有姓的大佬們有一個算一個,基本上都被抓了起來,等待砍頭的還算是比較幸運的,苦逼一些的就只能等著被扔進“勞工營”裏面當苦力。

大明的百姓們對此是不太在乎的,除了家裏有人被抓起來的那些,剩下的百姓們幾乎都是在拍手叫好。

大規模嚴打青皮的事情僅僅被討論了幾天的時間,大明百姓們的目光就從青皮身上轉移到了太子朱慈烺的身上。

對於大明的百姓們來說,崇禎皇帝登基之後的表現無疑是極為驚艷的,而崇禎皇帝如今已經四十多歲,登基也已經二十五年有余。

如果按照歷史上其他皇帝在位的時間來判斷,崇禎皇帝大概還能做三十年左右的皇帝,其後無論是精力還是壽命方面的原因,只怕都不能允許崇禎皇帝再繼續留在皇位上了。

那麽,下一任的皇帝,也就是太子的表現如何,就成了所有人都極為關心的事情,畢竟是跟自己的利益切身相關的,尤其是太子朱慈烺的風評……

天底下就沒有不透風的墻,崇禎皇帝家裏幾個年紀比較大的兒子,老大朱慈燝和太子朱慈烺還有三皇子朱慈熠,三個人往常那些偷偷溜出宮去,遠渡重洋想要開疆擴土,回來被崇禎皇帝吊起來抽的破事兒,全天下幾乎就沒有幾個人不知道。

對於這三個皇子總是變著法的微服出宮或者搞事情,民間百姓和朝堂大佬們一致表示,龍生龍嘛,崇禎皇帝上梁不正還能指望下梁不歪?

問題在於,身為皇子怎麽浪都行,一旦這個不那麽靠譜的皇子成為了太子,那裏面的意義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老子英雄兒混蛋的事情不在少數,崇禎皇帝治理天下是牛逼,打仗也牛逼,功績跟哪個皇帝比起來都不遜色,但是他老人家教導兒子的水平怎麽樣,誰知道?

幸好,朱慈烺的表現完全符合一個太子該有的表現,甚至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該狠的時候,朱慈烺下手絕不軟弱——大明的“英雄好漢”們不是沒有人想著反抗,指望所有人老老實實的當順民本來就是不現實的事情,尤其是自古出響馬的山東地界。

朱慈烺沒慫,帶著以當年的孤兒幼軍為主體的太子六率將這些占山為王的青皮們各個擊破之後,統統砍了頭,只是沒有築京觀而已。

朱慈烺也很善良。

有很多家裏就一個兒子還當了青皮的老人,被朱慈烺送進了養濟院,最起碼以後的生老病死都由大明的官府來操心,不至於落下個死後無人問津的淒慘結局。

一直在關注著朱慈烺行動的崇禎皇帝也表示滿意。

該狠的時候能夠狠下心來,該愛護百姓的還能愛護百姓,這樣兒的皇太子無疑符合崇禎皇帝的心理預期。

至於以後的,還是再慢慢看吧,反正時間還多的是,不用著急。

將太子朱慈烺的事情拋在一邊之後,崇禎皇帝的主要目標又放在了皇家學院上面。

二十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扔在歷史的長河裏面連個小浪花也翻不起來。

然而二十五年說短也不短,畢竟是一代人的時間,足夠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長成一個成年壯漢了。

對於科技的發展,二十五年的時間又能帶來什麽樣兒的變化?尤其是當大明的人口紅利初步顯現的時候。

皇家學院的占地面積顯然又擴大了不少,就連正門都被擴大了好幾倍,巡邏的軍士比之最初的時候也多了好幾倍,駐守的衛所也多了好幾個。

顯然,少府這個專門為皇室服務的怪獸在不遺余力的催化著皇家學院,以期能夠讓皇家學院誕生更多的發明,替皇室帶來更多的好處。

宋應星也老了。

第一任的皇家學院院長徐光啟已經亡故,第二任院長墨鏵也已經老死於任上,到死都站在了皇家學院的實驗室裏,第三任院長就是相對而言算是比較年輕的宋應星。

都說武大郎玩夜貓子,什麽樣兒的人玩什麽樣兒的鳥,徐光啟和墨鏵,還有宋應星能得崇禎皇帝看重,本身跟這三個家夥不是什麽好鳥也有一定的關系。

想當年的時候,利瑪竇懷揣著一腔熱血,踏上了馬可波羅筆下描述的神秘東方,打算在這裏傳播主的榮光。

當初利瑪竇同志的打算很好,直接走上層路絲,只要擺平了大明帝國的上層官員,有了他們的幫助,傳教還不是如同灑灑水一樣簡單?

然而讓利瑪竇大失所望的是,大明的官員們都是大儒,都是些文化人,不像是歐洲蠻子那樣兒好忽悠。

換句話說,佛道儒就是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本是一家,論起忽悠人,大明朝的這些官員們可能比利瑪竇還要專業,利瑪竇上來就講耶董和華總的那點事兒,人家能感興趣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