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矯枉不怕過正(第3/3頁)

國力強盛,人口基數大,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代表著拳頭夠硬,也就意味著崇禎皇帝可以將這場變革的所有成本都轉嫁到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頭上。

事實上,就連崇禎皇帝自己都不清楚,當過上二三十年,自己老了的那一天,大明的人口數量迎來大爆炸的時候,到底會給大明帶來什麽樣兒的變化。

中原有句老話說的好,有錯要承認,挨打要立正,崇禎皇帝慶幸這個年代沒有什麽聖母的存在,沒有人會扯什麽人權和冥煮茲油。

崇禎皇帝更加慶幸的是,大明帝國的百姓們堅信大明帝國本身就是燈塔,沒有人認為其他的國家是燈塔……

笑眯眯的點了點頭之後,崇禎皇帝才開口道:“然後呢?如果僅僅是這樣,可還是有些不夠。”

盧象升躬身道:“啟奏陛下,除了這些之外,自崇禎二十六年至崇禎三十年之前,將會有五千萬貫寶鈔會投入到社學的建設之中,還有一萬萬貫寶鈔會投入到各地的州學、府學的建設之中,五千萬貫投入到大學的建設之中。除此之外,崇禎二十六年到崇禎三十年,預計批復軍費三萬萬貫寶鈔用於各地衛所士卒們的餉銀和武器換代,預計兩萬萬貫寶鈔用於後備計劃。”

畢竟是在朝堂上,盧象升沒有赤裸裸的說出來拿兩億貫寶鈔出去打仗,好歹算是要些面子的。

崇禎皇帝也是暗自點了點頭,因為這個這個比例其實已經差不多了。

修路肯定是堅持一百年不能動搖的國策,啥時候鐵路和公路修滿大明了,這兩項工程才有可能停下。

而眼下還有很多地方是不屬於大明的,比如莫臥兒的一大部分,整個奧斯曼帝國和大部分歐洲。

這些地方以後肯定也要鐵路、公路修起來,沒個百八十年的時間怎麽夠?

至於教育和軍費上面的比例,看著軍費比教育多了很多,其實這個比例大概還是在個合理的範圍之內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大明的地盤太大的,士卒也太多,需要承擔的費用也就相應的多了起來。

而社學經過二十多年的修建,已經差不多了,真正需要大量費用支出的還是州學和府學,也就是初中、高中部分。

至於大學,反而沒那麽急迫,畢竟人口還沒有真正的開始爆增。

想了想,崇禎皇帝幹脆道:“朕還有一事,要跟大家商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