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皇帝又偷偷跑路了(第2/3頁)

崇禎皇帝更為在意的是新明島上有沒有發現別的什麽東西,比如說哪個小國的蠻子一類的——大明帝國現在最缺少的是苦力!

但是崇禎皇帝心裏也明白,在新明島上再發現蠻子身影的可能性幾乎已經降到了零這個數值。

在原本的歷史上,最先踏上新明島的除了島上的原住民之外,就是歐羅巴的那些蠻子們,而現在呢?

歐羅巴的蠻子們亂成了一團,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個個都恨不得對方去死,連蓬萊洲那邊都沒有顧不上了,蠻子們又哪裏有時間顧及到新明島?

至於以朱聿鍵為首的那三個渣渣,崇禎皇帝倒是真有些想念他們了。

對於崇禎皇帝和整個大明帝國來說,這三個渣渣是起到了一個好的帶頭作用的——最先響應置換封地的就是這三個藩王,其後才有其他的藩王跟上。

盡管這三個渣渣是在受到崇禎皇帝的瘋狂暗示之後才選擇了將封地移封到海外,但是對於其他的藩王們來說,這三個渣渣是實打實得到了好處的。

這種有人趟路的榜樣作用,對於大明的整個藩王體系來說都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榜樣了。

因為自打這三個渣渣開頭,其他藩王跟上之後,趴在整個大明帝國身上吸血的宗室體系就宣告了終結。

當然,這並不是說藩王體系徹底終結,因為崇禎皇帝從來也沒有想過要把藩王體系給徹底終結掉。

想要徹底的終結掉藩王體系是不現實的,就算是幹掉了所有的藩王,不是還有那些勛貴們?比如國公和國侯,這些勛貴跟藩王們所差的也僅僅是名義和實力而已。

而且對於眼下的大明來說,這種實權藩王分封的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才是最合適的,至於其他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制度,往後面排吧!

“封建”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富辰之說:“周公吊二叔之不鹹,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義,即“封”土而“建”國。

《詩·商頌·殷武》:“命於下國,封建厥福。”毛傳:“封,大也。”鄭玄箋:“則命之於小國,以為天子,大立其福。謂命湯使由七十裏王天下也。”

不是古代的在原王朝看不到集權制度的好處,也不是不想玩集權,而是沒辦法玩,直到秦朝開始才算是真正的將封建和集權制度結合到一起,並且偏向了集權制度。

原因就在於土地面積、交通、通訊、文化這幾個方面的制約。

土地面積大一些,交通就存在不方便的可能,在沒有衛星通訊,沒有無線電波的年代,傳遞信息的手段落後到只剩下快馬一種,剩下的就只能靠兩條腿了。

哪怕是信鴿出現之後也是一樣,因為信鴿也沒辦法做到百分百的及時和安全。

前面這三個原因的出現,就導致了最後一個文化方面因素的出現,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最後的結果就是百姓對於國家的認同感很低。

這也是為什麽崇禎皇帝玩了命的推廣官話和統一各種度量衡的原因。

只有將這一切都統一起來,慢慢的解決掉交通的問題,土地面積的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

而通訊問題對於眼下的大明來說還是屬於那種無解的難題,哪怕是崇禎皇帝開了掛,打算把有線電報搞出來也是一樣的結果。

皇家學院到現在電死多少人不太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皇家學院現在還沒有將發電的問題徹底解決掉,更不用說電線和後面的電波問題了。

只要這個通訊的問題不解決掉,崇禎皇帝就只能無奈的選擇封建制度,將大明國內的藩王們都給扔到海外去。

至於他們是獨立建國,還是跟其他的藩王們合起來搞一塊土地,那些都是藩王們的事情,跟崇禎皇帝關系不大。

崇禎皇帝正在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胡子已經花白一片的朱聿鍵也在胡思亂想。

自己離開大明多少年了?十多年總是有的吧?

雖然中間回去過大明一趟,但是對於所有們的藩王們來說,回去那一趟還不如不回呢——更想家了!

如果長年一直在外,思鄉的情緒慢慢的也就淡了,一旦中間回去一趟,那思鄉的感覺可就會進一步加深了。

尤其是看到大明百姓們的生活,聽著大明百姓們用官話在嬉笑怒罵的時候,連那一聲聲狗日的都是如此親切。

一路航行了七八天之後,朱聿鍵忽然開口笑道:“說起來,咱們上次就是在這裏遇上的風浪吧?”

朱倬纮咧嘴笑道:“大概是這裏吧,我還記得上次咱們被颶風攆的跟瘋狗一樣玩了命的往南邊跑,最後陰差陽錯的跑到了新明島。”

朱存機一副心有余悸的樣子道:“你們兩個能不能別聊這個?海上航行的時候說點兒別的,少扯這些嚇唬人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