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朕有仇,向來不喜歡隔夜!

遼東的遊牧部落,比如錫伯八部,再加上朝鮮,琉球,還有土默特等部,這人數絕對不在少數,全部加在一起,估計弄出個幾千來萬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

但是這麽多的人,不加以稀釋,還是讓他們保持原樣,那跟原來有什麽區別?

到時候生出亂子來算誰的?難道還要再一次出動大軍前去平叛?

與其這樣兒,倒不如把這些人一點點的打散,按照幾十個大明百姓加上一兩個歸化的百姓,都遷移出去守邊。

就像後世的四大鐵一樣,這些被遷移了的歸化百姓跟原有的大明百姓一起守邊,怎麽著也算是有一起扛過槍的交情了,再加上一代代的婚姻融合,這些人徹底的變成大明百姓也就指日可待了。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比例問題。

一毫升的鶴頂紅摻入十公斤的水,估計也就是能讓人稍微有些肚子疼而已。

如果十公斤的水摻入了一百毫升的鶴頂紅呢?會不會致人死亡?

沒有誰敢打這個包票,所以就必須要保證足夠多的大明百姓裏面摻入足夠少的歸化百姓,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至於說什麽按照民族來劃分,每個人該是什麽民族就在戶籍冊子上寫上什麽民族?

不好意思,您是不是不拿俺們當大明百姓看待?既然這樣兒,咱們不跟大明一條心,似乎也可以理解?

所以,當朱聿鍵向崇禎皇帝提出來再遷移一些百姓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把心思打到了這上面——先一點點的來嘛。

朱聿鍵則是感覺很無所謂。

自己要的是什麽?是人,大量的人,只有人多了,大明開發新明島的速度才能加快,新明島上的那麽多好東西才能弄回來,成為大明的東西。

當然,大明得到的好處越多,自己這個藩王得到的好處也就越多,一榮俱榮的關系,朱聿鍵拎得清。

斟酌了一番後,朱聿鍵才躬身道:“啟奏陛下,若是遷移遼東諸部和朝鮮、琉球等民,臣以為不宜過多,否則易生禍亂?”

崇禎皇帝呵呵笑道:“這個自然,朕的打算便是二十個大明百姓搭配一個朝鮮、琉球等民的比例遷例,而且還有好處給他們。”

朱聿鍵感覺自己可能精神上面已經有些不正常了——每次聽到崇禎皇帝說咱們是一家人或者說朕有好處要給人的時候,自己的心裏都有些打顫。

到底是因為什麽呢?

想不通的朱聿鍵幹脆不再想,和沒有什麽存在感的朱倬纮、朱存機一起陪著崇禎皇帝吃了頓飯之後便老老實實的出宮去了。

崇禎皇帝則是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那幅巨大無比的地圖。

大明現在最大的問題,絕對不是什麽天災,更不是什麽人禍,也不是什麽外敵,而是人口不夠用,藩王不夠用。

天災再可怕,這種避免不了的事兒也可以盡人力去彌補,其實問題真沒有多大。

比如糧食,大明的糧食不夠吃,崇禎皇帝可以買,可以搶,總之辦法多的是。

比如人禍,大明的百姓們能吃上飯,哪怕是能維持一家老小的溫飽,就不會有人想著去造反。

剩下的某些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造反的家夥們,根本就用不著在乎——真當大明幾百萬的衛所士卒是擺出來好看的?

至於說外敵,韃靼人和建奴,還有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會用眼淚告訴你,什麽叫與大明為敵的下場。

所以,到了眼下這個地步,最大的問題就僅剩下了人不夠用的問題。

等了好幾天之後,崇禎皇帝才等到了匆匆進宮的郭允厚。

在行完覲見之禮後,郭允厚便直接躬身道:“啟奏陛下,京城的黃冊已經造好,其他地區的也陸續在造。”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道:“結果怎麽樣?”

其實郭允厚不說,崇禎皇帝也知道結果是個什麽鳥樣兒——真是要個很不錯的結果,郭允厚不至於這個時候匆匆忙忙的跑到宮裏來未見自己。

果然如崇禎皇帝所料,郭允厚一臉糾結的道:“啟奏陛下,京城有口一百九十五萬,比天啟年間多了七十五萬,比上一次統計之時多了五十萬。”

崇禎皇帝呵呵笑了兩聲,卻也沒有在意。

天啟年間的人口普查,記錄了有京城戶籍的人口數量,一百二十萬。

但是實際上,整個大明的京城人口數量遠遠不止一百二十萬那麽簡單,因為這個數字裏面根本就沒有算上那些不是京城戶口的百姓,更沒有算上隱戶、逃戶、賤籍!

單單是隱戶多出來五十萬人算得了什麽大事兒,原本就在意料之中罷了!

只是崇禎皇帝也沒有想到,戶部跟順天府統計人口的速度會這麽迅速,連半個月的時間不到就已經統計完了整個順天府的人口。

但是崇禎皇帝還是低估了隱戶和逃戶等等的數量,或者說還是高估了大明朝廷的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