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建奴的勝算

正常來說,臨陣分兵,乃是大忌。

軍隊就跟錘子一樣,擋在大軍眼前的一切都是釘子,砸過去就是了,一錘子不夠就再砸一錘子,總能把釘子給砸明白。

但是眼前有好幾個釘子的時候,這個砸一下那個砸一下,力量就會形成事實上的分散,不如集中起來專門按著一個釘子砸的速度快。

但是那是屬於正常情況下。

崇禎皇帝玩分兵就沒有任何的顧忌——林林總總加一起六十余萬的馬仔分兵三路,每一路都還有二十萬。

整個薩爾滸才動用了多少?

十一萬多點兒,號稱四十七萬大軍,就像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一樣。

事實上,如果真有四十七萬大軍去懟老野豬皮,別說是什麽三國演了,就算是把孫子兵法都給他,老野豬皮也未必能撐的過去。

起碼在張惟賢看來,六十萬大軍去懟一個沈陽或者是遼陽或者隨便哪裏,都擺明了是鋪張浪費,真能撈到機會砍人的不會超過十萬。

剩下的都來遼東打醬油?

咳了一聲後,張惟賢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可以兵分三路,南路軍攻打遼陽,中路軍攻打沈陽,北路軍則直取科爾沁。”

朱純臣直接反對道:“薩爾滸之時兵分四路,分進合擊卻被建奴各個擊破,楊鎬也因此損兵折將,英國公何以視而不見?”

張惟賢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楊鎬可稱知兵?四路分進合擊,目的卻是一處,四路不能協調,這才給了建奴各個擊破的機會。如今雖說要分兵三路,可是每一路都有二十萬之眾,遠過於薩爾滸四路大軍。另外,三路大軍各自領兵的可有不知兵的?”

朱純臣還是不願意,甚至於崇禎皇帝從心底裏也是不贊成分兵三路的。

大明的軍隊向來就沒有分兵的習慣——因為對手往往是遊牧民族,分散兵力容易在大漠裏迷路,遭到襲擊會疲於應付。

楊鎬那個家夥當年跟著董一元幹過一回在雪夜翻越墨山襲擊蒙古炒花部的營帳的事兒,結果自然是大獲全勝。

因此而膨脹到沒有逼數的楊鎬也真以為自己就是朝堂上大佬們吹噓的那樣兒——知兵!

在就任了兵部右侍兼遼東經略,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兼東北軍區總司令之後,楊鎬覺得像當年懟炒花部的事兒可以在建奴身上再來一回。

所以楊鎬制定的平遼策略就跟明軍的正常套路不一樣。

不是集中兵力步步推進,而是偏偏要分散兵力各處出擊,叫分兵合擊。從理論上看很可行。

馬林指揮北路軍從三岔兒堡進發,杜松指揮西路軍走撫順大路,李如柏指揮南路軍從鴉虎關突襲,劉綎指揮東路軍從寬甸口突襲。

楊司令的戰略部署很像三國時期蜀國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設想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魏延親自率領萬余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兩軍會合潼關,再問鼎中原。

然而理論上的可行也僅僅是理論上的可行,跟實際上的作戰根本就是兩回事兒。

兵分四路,沒有電報,沒有對講機,更沒有什麽覆蓋全球的GPS定位系統,傳遞消息完全就是靠傳令兵的嘴和腿。

所以杜松就成了孤軍冒進的蠢貨,老野豬皮努爾哈赤也開始了整合整個遼東的進程——畢竟懟掉了明國四路大軍之後,女真在遼東可就是真的穩如狗了。

但是現在呢?雖然分兵三路,卻不需要玩什麽分進合擊,而是各自專門懟自己的目標就行了,剩下的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

而且現在現在跟著崇禎皇帝來遼東的都是什麽人?文官?連兵部尚書崔呈秀都留在了京中,哪兒還有文官能對這邊的事兒指手畫腳?

這種情況下要是還能被建奴給懟了,除了說明天亡大明,張惟賢實在是想不出來其實的理由了。

聽完張惟賢的分析之後,崇禎皇帝倒也認同了張惟賢的說法。

畢竟二十萬大軍去懟沈陽已經綽綽有余了,包括遼陽也是,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科爾沁的奧巴台吉。

建奴現在再怎麽樣,也算是有家有業,好歹有個沈陽城和遼陽城的制約,輕易不會放棄。

奧巴台吉有什麽?草原?

草原可大了去了,扔了科爾沁這一片草場又能如何?扔掉部落又能如何?

只要手裏的騎兵還在,跑到哪裏不都能拉起來新的部落?

至於說科爾沁有哲哲,還有海蘭珠和布木布泰在沈陽城裏,奧巴台吉會在乎?

甚至於隨便哪個科爾沁的會在乎麽?

如果說現在建奴勢大,有好處可撈,那麽當然在乎。

畢竟是身為建奴正妃和莊妃、宸妃的娘家部落,好處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是現在能一樣麽?

建奴一旦被懟死,這三個往日裏給科爾沁帶來無數好處的女人就會成為科爾沁身上最致命的那根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