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繼續忽悠

崇禎皇帝是一個很偉大的皇帝,是一個聖明的皇帝。

為了不讓唐王世孫朱聿健去哭孝陵,崇禎皇帝不得不答應了朱聿建的要求——封國的丞相及太尉由大明朝廷朝廷指定。如果藩王有自己中意的人選,也要先經過大明朝廷或者說皇室的認可才可以正式上任。

至於以後其他置換封地的藩王,也一如唐王一系的例子,不會任由藩王自己決定丞相和太尉。

當然,除了這麽一條之外,崇禎皇帝決還是遵守自己前番說過的話——國內一切事務,皆由藩王一言而決。

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的牙齒能當金子使,但是唐王世孫朱聿健可就是一邊兒心裏滴血一邊兒罵娘了。

可以說,朱聿健長這麽大,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溫體仁那王八蛋和崇禎小皇帝真是唱的一手好雙簧,君臣兩人如今算是把自己給逼入了死角了。

可以預見,只要今天的事兒傳了出去,大明朝堂上下都會誇贊自己是個賢王。

然而在所有的藩王之中,自己算是臭了大街了。

自己今天說的話,可以說是給以後所有願意置換封地的藩王們先挖了坑,到時候自己唐王一系除了抱緊大明本地朝廷的大腿,便再也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

對於以後的藩王們來說,自己國中丞相和太尉的任命權被交了出去,心裏肯定不爽。

而朝廷上則是可以大大的舒了一口氣。只要控制好丞相和太尉,就不用擔心以後藩國們整出什麽妖蛾子來。

一如漢孝景皇帝時的七王之亂,之所以沒有變成八王之亂甚至於九王之亂,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淮南國和齊國的丞相、衛尉是心向長安的,在齊王和淮南王還沒有發動叛亂之前,就已經先行一步控制了軍隊,否則還有的孝景皇帝頭疼,甚至於大漢朝的歷史會不會在景帝時就先拐個彎也未可知。

崇禎皇帝的心中正暗自高興,盤算著該給溫體仁什麽賞賜——畢竟不能太明顯,而且也不能急於一時,就在此時,小太監來報,英國公張惟賢已經入宮了。

等到崇禎皇帝見到張惟賢時,心中先是一驚。

老國公雖然精神尚可,但是已經很明顯的比之以前經瘦了不少,也更見蒼老了一些。

暗自心驚的崇禎皇帝也顧不得甚麽皇帝的架子,徑直從禦座上站了起來,快行兩步,攙住了英國公後問道:“愛卿怎地這般消瘦了?可是有甚麽不舒服的?”

說完,便吩咐王承恩道:“快,傳禦醫!”

英國公張惟賢卻是想要掙紮著給崇禎皇帝行禮,只是掙了一番沒有掙開,這才做罷:“臣張惟賢見過陛下。”

見崇禎皇帝臉上的焦急之色不減,張惟賢又躬了躬身,這才道:“陛下,臣倒是無甚大礙,只是年齡大了,難免的事兒,陛下不必為臣掛懷。”

崇禎見張惟賢這般說法,卻仍然不放心,仍然對王不承恩道:“搬個凳子來,讓英國公坐著說話便好。”

張惟賢謝恩之後,仍然半坐在凳子上,拱手對崇禎道:“不知陛下喚臣來是有何吩咐?”

崇禎沉吟了半晌,這才接著道:“倒也沒甚麽大事,乃是為了王叔祖置換封地一事兒。朕想問問英國公的意見,究竟置換到何處比較好,還有,就是朕想要讓王叔祖在衛所之中挑選士卒,卻不知道應該挑選哪個衛所的比較好。”

張惟賢聞言,也是沉吟了一番。過了半晌才撫須道:“啟奏陛下,若說是封地置換麽,現在大明之外,除去琉球一帶和草原、遼東,其他的地方都可以。大琉球雖然孤懸海外,但是若有海上之敵,則大琉球可為第一道防線,甚至於進可攻,退可守,不至於將烽煙燃到大明的本土之地。至於草原和遼東,如今大明國勢日盛,以後遼東之地和草原,還是納入大明直接管轄更為妥當一些。至於南邊兒麽,除去現有的番國之外,盡可以讓唐王世孫殿下前去。”

崇禎皇帝聞言,卻是肉疼的緊:“南洋之地,不也是如同大琉球一般的要地?”

張惟賢卻拱了拱手道:“陛下,南洋之大,島嶼不知凡幾,十人稱英,百人稱王,千成便是一國。而且彼地遠離大明,不受我中原教化,自有其語言,管束不便,不如幹脆封給唐王世孫殿下,到時候殺其野人,遷我大明之民過去,也算是開疆拓土了不是?”

崇禎皇帝聞言,便好好地想了想,發現確實如英國公張惟賢所說。

別的地方不說,便是緬甸之地,從大明的京師快馬過去,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這,還得是好馬,一直不停歇才行,否則拖成兩三個月都是很正常的事兒。

就因為離的遠了,管束也沒有多大的鳥用,說句不客氣的,南洋那塊地兒對於大明來說,就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