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瓦倫提尼安二世的統治和被害身亡(391—394 A.D.)

皇太後賈斯蒂娜回到意大利不久後過世,她曾目睹狄奧多西的勝利,以後再也無法幹預其子的用人及行政。瓦倫提尼安過去受到她的教導和影響,對阿裏烏斯教派產生好感,這種有害的觀念很快為正統教會的教育所去除。他對尼西亞信經與日俱增的信仰熱情,加上對安布羅斯的人品和權威地位,如同父執般尊重,使得正統基督教徒極為欽佩西部年輕皇帝的德行。[68]他盡忠國事又能自我克制,摒除尋歡作樂的生活,全心投入工作。他對兩個姐妹愛護備至,但她們卻無法影響秉公施政的作為,即使對一個身份低下的平民,他也會做出合法的判決。但這位和藹可親的青年未滿20歲時,就受到國內叛亂行動的困擾,整個帝國再次陷入悲慘的內戰。阿波加斯特斯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法蘭克人,在格拉提安當政時任軍中第二要職,在主子被弑後,便投效狄奧多西麾下,發揮他的軍事才幹促使僭主加速敗亡。平亂後,他被任命為高盧部隊主將,過人的才華和小心掩飾的野心,使他贏得皇帝和人民的信賴。他還用慷慨的賞賜,破壞了軍隊對帝國的忠誠。當他被視為國之股肱,受到朝廷敬重時,這膽大包天的奸詐蠻子,卻密謀篡奪帝位,即使會使西部帝國陷於傾覆之境亦在所不惜。軍隊的指揮權全落在幾個法蘭克人手裏,阿波加斯特斯將親信提升到重要職位,隨著陰謀的逐步發展,瓦倫提尼安身邊的忠實臣仆都被更換。西部的皇帝現在既沒有權力,也缺少傳遞信息的耳目,無形中變成身處險境、無法自主的囚犯。

瓦倫提尼安一往無前的行為,可以視為年輕人的莽撞和沖動,也是在位的君王不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統治帝國所急於表達的惱怒之情。他暗地裏請米蘭大主教出面調解,一方面也可以作為見證,能夠保障他的安全。同時,他設法告知東部皇帝他的處境堪危,要是狄奧多西不能火速派兵相救,將迫使他冒險逃離維埃那皇宮——對他而言這裏就是位於高盧境內的監獄。這也得怪他自己,不該選擇在被叛軍包圍的地方建立行宮。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他很清楚自己得到援助的機會很渺茫,何況每天都要受到各種刺激。於是皇帝在外無兵馬、內無謀士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冒著生命危險,要與兵權在握的將領放手一搏。瓦倫提尼安在皇宮的主殿接見阿波加斯特斯,等到這位伯爵帶著相當尊敬的表情走上前時,便遞給他一紙詔書,免除他所負的全部職務。阿波加斯特斯用諷刺的語調冷笑說道:“我的職權非君王一時喜怒所能褒貶。”並且帶著蔑視的神情將詔書扔在地上。氣憤填膺的皇帝抓住身旁衛士的佩刀,將刀從鞘中抽出,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還是未能將武器刺進敵人身上,好在自己也沒有受傷。這場短兵相接的鬥爭,完全暴露出瓦倫提尼安的怒火中燒和無能為力,他的命運已無挽回的余地。幾天以後,瓦倫提尼安被發現自縊在寢宮(公元392年5月15日)。阿波加斯特斯采取種種措施,用來掩飾他那眾所周知的罪行,試圖讓世人相信,年輕皇帝之所以自尋短見,完全是感到絕望所致。[69]他的遺體經過隆重的葬禮後被送往米蘭的墓地,大主教在一篇祭文中哀悼他的德行操守和身遭慘禍。[70]在這種情況下,安布羅斯基於人道的要求,在神學的戒律規範上大開方便之門,為了安慰瓦倫提尼安兩位終日以淚洗面的姐妹,一再向她們提出保證,信仰虔誠的兄弟雖然沒有接受神聖的洗禮,憑著上帝的慈悲,將毫無阻礙進入永恒幸福的天堂。[71]

行事謹慎的阿波加斯特斯為實現野心,早已完成各項準備。在西部行省的民眾心中,忠君愛國的觀念早已煙消雲散,大家帶著聽天由命的看法在觀望,不知何人會合於法蘭克人的心意,被推上寶座即位為君。但他們還殘留著羅馬民族的驕傲和偏見,無法接受阿波加斯特斯登基稱帝,何況這個機智的蠻族覺得,遙控一個聽命的羅馬人進行統治,會更得心應手方便他行事。因此他把紫袍授予修辭學家尤金尼烏斯[72],此君早先是他的秘書,後來升為行政長官。伯爵大人無論於公於私,一直贊賞尤金尼烏斯的忠心耿耿和辦事能力,憑著學識和辯才,加上他舉止端莊的氣度,受到廣大民眾尊敬。他一再表示不願身登大寶,謙虛的美德更能產生有利的輿論。新帝即位後立刻派遣使臣前往狄奧多西的皇宮,假裝悲傷地報告瓦倫提尼安意外死亡的消息。現在西部的軍隊和行省一致推舉可敬的公民尤金尼烏斯擔任西部帝國皇帝,請求東部君王的同意,卻完全不提阿波加斯特斯的名字。[73]狄奧多西非常擔心,他認為一個蠻族的忘恩負義,轉瞬間將數年心血和勝利成果毀於一旦,加上心愛的皇後在旁哭泣,[74]要求為她弟弟報仇雪恨,逼得他再次運用武力,來恢復皇室尊嚴。但是,第二次西征危險性極大,而且非常困難。為了避免對方起疑,狄奧多西就用貴重的禮物和含糊的復函,打發走了尤金尼烏斯的使臣,然後花了2年來準備這次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