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羅馬與波斯簽訂和平條約(297A.D.)

帝國的東部正在焦急等待這場大戰的結局。戴克裏先在敘利亞繼續集結軍隊,展示羅馬霸權無遠弗屆的威力,同時能夠應付戰爭發生的各種狀況。等到勝利的信息傳來,他親身前往帝國邊界,慰勉壯志已酬的伽勒裏烏斯,商討後續作戰相關事項。兩位君主在尼西比斯見面,雙方都盡到最尊重的禮數。接著伽勒裏烏斯立即安排波斯使者覲見,[165]納爾塞斯的戰力和鬥志在慘敗以後無法恢復,認為只有謀求和平才能阻止羅馬大軍前進。阿法班是他最賞識的家臣,也是他的心腹,奉命前往談判和平條約,被授權在必要時接受羅馬皇帝所提出的條件。阿法班在會議開始時,代表他的主子感謝羅馬仁慈對待他主子的家人,請求能讓這些地位高貴的俘虜得到自由。他認為向英勇的伽勒裏烏斯祝賀,並不會損及納爾塞斯的名聲,承認愷撒戰勝國王也不丟臉,因為這位國王在他的國家已經贏得很多勝利。雖然波斯事業是正義的,但阿法班還是承認了羅馬目前所占據的優勢,聲稱無論皇帝做出什麽決定,他們都會接受。他們並不在意命運一時的枯榮,要知道物盛則衰,剝極必復。阿法班用典型的東方式比喻來總結他的談話,說羅馬和波斯是世界的一雙眼睛,不管弄瞎哪只眼都是無可挽回的悲劇。

伽勒裏烏斯氣憤填膺,激動地說道:

波斯人也會說出聽命運“安排”的話,還很平靜地教訓我們要懂得謙和的美德,真是太好了!讓我們回想一下,你們是怎樣用“謙和”的方式對待不幸的瓦萊裏安。你們使用詭計打敗他,用毫無尊榮的手段對待他,把他當作俘虜盡情羞辱一直監禁到死為止,他的遺體公開示眾遭到永無止境的糟蹋。

不過,伽勒裏烏斯還是使聲調緩和下來,暗示使者羅馬人不會踐踏無力反抗的對手。在這種狀況下,他們要做的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尊嚴,波斯人不能再提他們的豐功偉業。他在辭退阿法班時,還是給了使者一線希望,納爾塞斯很快會得到通知,基於皇帝的寬厚仁慈,他將獲得長久的和平,以及歸還他的妻妾和兒女。在這次會議中,我們發現伽勒裏烏斯雖然流露出兇狠的性格,但還是尊重戴克裏先明智而權威的指導。伽勒裏烏斯具有雄心壯志,想掌握戰機征服東方,最後目的是使波斯成為帝國的一個行省。但是戴克裏先極為謹慎,堅持要遵循奧古斯都和安東尼的穩健政策,一定要抓住最適當的時機來結束長期的戰爭,獲得光榮而有利的和平。

為了履行他們所答應的諾言,戴克裏先隨後立即指派他的秘書西科裏烏斯·普羅布斯前往波斯宮廷,告知他們最後的決定。他身為和平使者雖然受到了熱烈的款待和友善的安排,但波斯國王卻以長途的行程之後需要休息為借口,一天天拖延普羅布斯覲見的時間。他對於國王這種遲緩的行動只有耐心等待,最後終於得到許可在米底的阿斯普魯達斯河邊覲見。納爾塞斯的延遲是基於不願為人所知的動機,那就是要集結更多的部隊。雖然他對和平很熱衷,但有實力在手,會使他在協商時說話更有分量和權威。

在這次重要的會議中,國王只有3位人員在旁協助,那就是阿法班大臣、衛隊統領和負責亞美尼亞邊區的指揮官[166]。使者提出的第一個條件,目前看來並不明智。尼西比斯這個城市位於兩個帝國之間,是為了雙方的貿易而建立的。有關這點不難了解羅馬皇帝的意圖,是希望對通商加上一些限制條件,好改進他們的稅收狀況。但是波斯認為尼西比斯位於羅馬的領土上,不論是輸出或輸入都可以自行做主,要對其加上一些限制條件,這應該算是羅馬的國內法,不能訂在國外條約之中。羅馬方面為了使得貿易能夠帶來更大的效益,有些規定需要波斯國王這邊推動,可能對波斯的利益和主權都有損害,所以納爾塞斯表示萬難同意,但是所有的條件只有這一點發生問題,羅馬這邊也就不再堅持。皇帝要麽讓貿易以自然的方式流通,如果想對其加以限制,只有依靠自己的權威來建立。

等到這方面的困難解決,神聖的和平得到兩國的同意和批準,和約的條件給羅馬帶來榮譽,也滿足波斯的需要。值得特別注意之處是,羅馬歷史上很少有這類性質的記錄,因為戰爭的結局大多數是絕對的征服,或是對蠻族的戰爭,很少用到文字。和約的要點為:

其一,以阿博拉斯河,或者是色諾芬所稱的阿拉克西斯河,作為兩國固定的國界。[167]這條河發源於底格裏斯河附近,在尼西比斯下方數英裏處,與一條名叫邁多裏烏斯的小溪匯合,然後流過辛格拉城墻下方,在切爾奇西烏姆附近流入幼發拉底河。戴克裏先非常注意切爾奇西烏姆這個邊疆城市,在那修建了特別堅固的防禦工事。美索不達米亞是很多次戰爭的目標,現在割讓給帝國,波斯依據條約對這個廣大的行省放棄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