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9章 另立新君(第2/2頁)

出於當前的政治形勢考慮,再結合李旦這樣的性格,他登基之後馬上就托病不出讓政給他強勢的母親,似乎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於是,武太後被皇帝和宰相們隆重的從內廷請了出來,穿著一身華麗襲人的宮廷盛裝坐在了龍椅之側的珠簾之後,開始了她新一輪的——垂簾聽政,臨朝稱制!

按照規矩,皇後和太後這一類人,在正式的場合是自稱為“予”,口頭上多自稱“我”或者“本宮”。但是新君李旦主動提出,請她的母親自稱為“朕”。武則天一再推辭,李旦再三請求,武則天才“勉強”答應了。

雖然只是一個稱呼上的小小改變,但這件小事仿佛比“廢立皇帝”這件大事更加觸動了朝臣們的心肝。

一個女人自稱為“朕”,這是什麽概念?

——這還了得!!

於是武則天剛剛答應下來,馬上就招來一片人的反對——裴炎帶頭!

這下可把新君李旦弄急了,他反復的搬取歷史上的成例來勸勉裴炎等人,不要反對。裴炎等人就是不依,堅持武太後不可以自稱為“朕”。

仿佛,裴炎對武則天臨朝稱制並沒有太大的反感——或者說無法阻止,但是他相當的反感武則天“自稱為朕”這件事情。

朝堂之上,還爭吵起來了。

薛紹一直冷眼旁觀,不置一辭。他看到,武則天也只是靜靜的坐在珠簾後面,冷冷的看著新君李旦和裴炎這一群大臣,因為一個“朕”字而爭論不休。

眾人爭論了一陣,李旦只好做出了妥協,不再強求。武則天很是淡然的出面說了一句,本宮不需要自稱為朕。

真是不需要,還是不能夠,還是不稀罕,或者是不急於呢?

“不需要”三個字,引發了很多人在內心的紛紛猜測,當然也包括薛紹在內。他就覺得,我和武則天在某些方面還真有類似之處。我們都不拘於小節不流於表面,對於“自稱為朕”這種虛名妄節根本就不在意。真正值得我們在意的,是“朕”字背後的東西!

新君的登基大典,在經歷了一個“朕”字的爭論之後,宣布落幕。從始至終薛紹一言未發,散朝之後他也誰都沒有理,獨自一人離開皇宮,騎上馬就回家了。然後閉門謝客,誰也不見!

但是有一個非常“不識時務”的人,跑來求見薛紹了,於是理所當然的吃了個閉門羹。

——宋璟!

他也參加了新君的登基大典,大典結束之後他幾乎是一路追著薛紹來的。現在宋璟仿佛知道,為什麽“上面的人”那麽急著把薛紹的案子結案了。因為新皇要登基,哪能缺少了薛紹這位右衛大將軍和托孤大臣的到場出席呢?

參加了今日的大典之後,宋璟突然就想清楚了很多的問題。朝堂之上,一切都要服從於大局。有時候“堅持原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到了某些特殊的時段,他會變成一種細微末節的東西。如果這時仍舊迂腐的堅持原則,非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反而還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就拿現在的局面來說,如果薛紹的案子不盡快結清並讓他火速復出,那麽新皇的登基就會隱患重重。

一來裴炎仰仗擁立之功實力進一步加強,他提拔了更多的心腹之人居於要職,眼看朝堂之上將要無人能夠與之抗衡,如果唯一能和他叫一叫板的薛紹都被摒棄在新朝之外,那裴炎豈不是將要獨霸朝堂甚至架空皇帝?到那時,大唐究竟是姓李還是姓裴呢?

二來,薛紹在軍隊裏的影響力是相當之大的。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如果新朝的朝班之上沒有薛紹的面孔,那薛紹的許多袍澤和麾下都會心中忐忑甚至心生憤怒。如果因此引發了軍隊的動蕩甚至是武力反叛,那可就天下大亂了!

宋璟深信第二點更為重要和致命,他更加深信,這種事情不是沒有可能發生。因為他曾經在軍隊裏幹過,知道軍人之間的袍澤感情是何等的深厚。別的人不說,如果薛紹當真在新朝栽了跟頭,朔方軍的十萬虎狼之士必然嘩變。如果薛紹的性命有什麽閃失,那麽別的人不說,玉冠將軍薛楚玉必會毫不猶豫的一刀砍下裴炎的人頭,為薛紹報仇!

吃了閉門羹,但宋璟沒有走。就站在太平公主府的大門口,微微仰頭的看著長安的天空,入神。

他感覺,自己到了眼前這一刻,才真正的把半只腳踏進了大唐的朝堂和官場。以前的很多事情,仿佛也都想通了。包括在河北發生的那些事情,比如薛紹和薛仁貴為何要求他重寫軍情奏報,為何事後又私下放他來長安檢舉武承嗣。

如此種種,不止一般。

宋璟感覺,自己有很多的話要同薛紹當面說一說。今天若是見不到薛紹……就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