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7章 冬練三九(第2/2頁)

如此,一舉多得。

當然,苦練歸苦練,薛紹也沒有真的把將士們往死裏整。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薛紹和薛楚玉這樣擁有驚人的體格。所以,醫療與救護這些後勤保障貫徹到了每一個將士的身邊。基本上,每個旅(一百人)就擁有兩名專職的醫官和五名專職救護。而且薛紹下令,不允許下面的將官強迫士兵脫光了衣服在冰雪中操練,這一點得靠將士們自己把握,量力而行。

之前薛紹回了夏州的一番操持,弄來大量的軍資,現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光是每天用來煮姜湯的老姜要用去上百石。冬季苦練營養一定要跟上,每天加餐用去的幹肉和羊骨等物一車一車的從後勤倉庫裏面拉出來,簡直就是源源不斷。

當家的才知柴米油鹽貴,主管後勤的郭元振過了沒幾天就向薛紹匯報,說照這樣練下去,不出兩個月我們的肉就要用光了。沒有了肉食,將士們在雪地裏面都要練廢。

薛紹直犯愁,“怎麽用得這麽快?”

郭元振簡直哭笑不得,“這樣的苦練比打仗消耗還要大,每名將士的食量都是一頓猛增,而且沒肉根本吃不飽、撐不住!——你以為呢?”

“我知道了,先練一個月再說!”薛紹無奈的點了點頭,心裏開始盤算,一定要想個好辦法徹底的解決後勤問題。光是依靠後方夏州的轉運,這是絕對行不通的。一來地方的百姓負擔不起,二來,像現在這種惡劣的天氣,後勤根本沒法保障。

薛紹記得,明朝在北方設立了“九邊”,也就是九個重要的軍鎮用來禦戰北方的敵人。九邊都有軍隊屯田與商人屯田,從而解決了戍邊軍隊的糧食問題。自己為何就不能借鑒呢?

結識腦海裏的歷史知識,薛紹馬上拿出軍事地圖來,開始研究地理。從豐州到夏州數百裏疆域,雖然多數是荒野戈壁和黃土高原,但也不乏利於耕種的好地方。別的將官或許不知情,但薛紹知道有一片好地方那絕對是屯田的好所在。

在夏州以北、賀蘭山脈以東的黃河流域,有一大片黃河沖積平原。這裏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有賀蘭山阻隔寒流,氣候特別適合發展農業。到了後世它有一個赫赫之名——銀川平原。

這塊地方,目前處於一片軍鎮與山脈合圍而成的腹地之中,只要朔方軍和夏州軍這裏把守得住,就能讓它免於戰火之荼毒。更重要的是,這一片廣大的農業區域,就在薛紹這個夏州都督的治下,銀州境內。

目前銀州所供的糧米,正是薛紹麾下大軍最主要的口糧來源。但是總體來說,大唐的生產力水平不高,銀州這地方開發得一點都不好。但也正因如此,薛紹一眼就瞅中了銀州強大的農業潛力。

薛紹認為,以前數十年的和平年代裏,銀川平原沒有被很好的開發,這怨不得誰。畢竟大唐的經濟與農業重心,不在西北這一帶。但是現在,既然突厥已經真正的堀起,夏州都督府這裏就將成為今後若幹年裏,大唐抵禦和討伐突厥的一個大本營,朔方軍和豐州軍會一直長駐大量的部隊。

現在朔方軍還只有十萬人,駐紮不到半年,就已經快要把後方給吃窮吃空了。往後怎麽辦?如果因為戰爭的需要,軍鎮增兵了怎麽辦?

因此,光靠朝廷撥放糧草和後方州縣的轉運補給,軍隊一定難以為繼——大軍屯田自給自足,已然勢在必行!

有了成熟的設想之後,薛紹將意見拿出來與李多祚等人商議,結果贏得了所有人的贊同。軍隊裏面別的沒有,勞動力絕對不缺,務農的經驗絕對不缺。如果銀川屯田能夠開發起來,非但是軍隊能夠自給自足,朝廷和百姓的負擔能夠極大的減輕,銀州本地的農業和經濟也會因此而長足發展。

計議一定,薛紹馬上動手寫了一份上表,請求朝廷準許朔方軍屯田銀川,並且請求撥放一批農具、耕牛和種子這些生產資料。這些東西,薛紹可沒辦法像變戲法兒似的弄出來。

上表是寫好了,但是現在風雪漫道無法通行,只好等到天氣好轉之後再派信使送出。

願望和前景無疑是極好的,但問題也不是沒有。

李多祚就有些擔憂,因此問薛紹道:“少帥,你覺得朝廷會同意麽?”

薛紹知道他在擔心什麽。此前出征之時,裴炎就曾經折減兵力、克扣糧草。如今朔方軍想要屯田自足,連補給都不依賴朝廷了,裴炎就再也無法對朔方軍進行有效的鉗制——這絕對不是他願意接受的!

“銀川屯田,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勢在必行。如果有人出於一己之私而反對我們這麽做……”薛紹冷冷一笑,“他一定不會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