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一派宗師

說實話,衍聖公的這番回答,有點出乎崇禎皇帝的意料。

原本他只是指示王承恩,讓他去見衍聖公的時候,要求衍聖公明確表態支持科學技術的推廣。可是,衍聖公竟然從漢武帝的獨尊儒術開場白,把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到了和千百年來的儒學一樣的地位,甚至還說了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強烈要求改革現有科舉,加入科學技術知識。

在某個時候,崇禎皇帝甚至還有所懷疑,這個衍聖公該不會也是從後世穿越而來,因此明白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性,才說出了這麽合情合理的陳述。

不過,等他回過神來,他又立刻洞悉了這其實是個老奸巨猾的家夥。原因很簡單,這個老家夥肯定不願意衍聖公換人,在這個的前提下,一路而來,應該見識了科學技術的影響力。

雖然一路之上,有那麽多秀才之類的讀書人都跟隨他上京,但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科學技術知識泛不起什麽浪,能有那麽多讀書人吃飽了撐的跟著上京?

而且在朝堂之上,吏部尚書這個七部最為重要的職位上,是科學技術推廣最堅定的徐光啟。天下官員要想官路坦途順暢,就肯定要按照吏部天官的想法來。還有大明在禮制方面最為權威的禮部尚書,是徐光啟的學生,也是很有名的堅決擁護科學技術的孫元化。還有太子的師傅,也是如此。

太子是皇帝的接任者,是下一輪大明皇帝,太子的師傅選為擁護科學技術知識的這些官員,這也意味著,下一個大明皇帝,有很大的可能性,一樣是科學技術知識的擁護者。

而在這次的早朝之上,四品以上官員,對於皇上突然借口廷杖之事,沒有一個人出來勸諫。固然是皇上的借口找得好,可何嘗不是證明,這朝堂之上的高官,並沒有一個是孔家的死忠。

如此一來,衍聖公立刻強調儒學和科學技術學識並重,就可以保住儒學該有的地位,不會像漢武帝時期那樣出現獨尊科學技術學識,擺儒學一道的情況。這麽算起來,他衍聖公又是有功於儒道,有功於孔家了。

崇禎皇帝想了那麽多,不過在首輔溫體仁這裏,卻只是簡單地三個字評語:“識時務!”

然而,很多人聽到衍聖公的話,就有點懵了,他們是完全想不到啊,特別是那些屁股挨打了的官員。對他們來說,衍聖公不是應該維護儒學道統的麽?怎麽能說出這樣不要臉的話來,以後歸天了,怎麽去見孔聖人?虧了自己還準備了奏本,等著一起來維護儒學道統的呢!難道自己的廷杖是白挨了?

禦座上的崇禎皇帝,卻不管其他人,看著衍聖公微笑著說道:“朕去年在南巡應天府的時候,記得是在一家酒樓內,就曾說過,孔孟之學,在於思想;科學技術知識,在於技藝,兩者並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如今孔卿這番話,正和朕不謀而合。朕心甚慰,如此,卿之所奏,朕準了!”

說完之後,他又伸手示意道:“孔卿平身!”

衍聖公一聽,連忙謝恩後站起。這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麽,他心裏踏實了。皇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前說了,孔孟之學,在於思想,而科學技術知識,在於技藝,兩者並不沖突。這也就是說,孔府地位無憂也!

而底下那些臣子,對於其中那些武官來說,科舉考試的內容,加不加科學技術學識,對他們來說,一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因此觸動並不大,也就是看個熱鬧而已。頂多有些深謀遠慮的,能考慮到科學技術學識得到重視之後,對他們可能會帶來的改變而有所欣喜。

但對文官來說,他們聽到衍聖公和崇禎皇帝的奏對之後,就都吃驚了。哪怕是一些已經有預感的人,當這個事情,在滿朝文武面前有了定論之後,也都是很吃驚的。

這個事情,前朝歷代,都是從未有過的。科舉內容加入科學技術學識,這將給大明,給以後的讀書人帶來最直接、最深刻的變化!科舉制度,從隋唐開始,又開始了新一次重大的變革!

科舉制度的出現,允許讀書人“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打破了世家門閥對官場的壟斷,給寒門學子有了一條走上官場的道路,使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了可能。

當然了,這個所謂的寒門學子,也並不是真正的寒門,窮苦百姓。那個時候,讀書是要很多錢的。這些寒門學子,只是相對於門閥世家而言,生活水平處於中下,但能讀得起書的。

科舉制度在大明朝成化年間,又出現了一個較大的變化,就是八股文的出現。由多名大臣建議,最終在前代人的基礎上形成了對格式嚴格要求的八股文。

這個八股文出現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閱卷,盡量減少人為地評判那個時候考試時候文章的優劣。這種形勢的要求,哪怕到了後世,其實也是存在的。比如後世的論文,還有一些公文,都是有具體要求的,只是沒有像八股文那麽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