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年底算賬了(第2/3頁)

這麽想著,崇禎皇帝便斷然說道:“朕要不在京師,國事由首輔、司禮監掌印和皇後共同決斷,遇有重大之事,則由朕親自處理,不會有任何耽擱,無需另設監國。”

聽到這話,溫體仁不由得恍然。確實,當今大明皇帝和以前歷朝歷代的皇帝根本不一樣,他有聊天群系統,很多事情不能再以老舊的經驗來衡量了。

對於能站在文華殿內的朝廷重臣來說,皇上有千裏眼和順風耳的能力,或者說擁有這樣能力的廠衛,是有所耳聞,甚至是親眼目睹的。雖然不如溫體仁這種在聊天群系統裏的人更清楚,可多少都是知道一些的。

可此時皇帝這番話中所透露出來的信息,卻也非同小可。他們一下得到信息,似乎皇帝對嫡子並不是非常喜歡,否則的話,這個時候要立太子也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崇禎皇帝的嫡子朱慈烺,在崇禎三年時便被封為太子。只是在這個位面上,很悲劇地是,崇禎皇帝已經不是原來的崇禎皇帝,他忙於中興大明,壓根就沒有想過把剛出生的兒子封為太子這樣的事情。

文華殿內的這次奏對,隨著首輔溫體仁改變立場,最終波瀾不驚地結束了。言歸正傳,由內閣牽頭,司禮監旁聽,開始了年終總結。

在崇禎五年這一年中,最為重要的事情,是開海國策得以實施,在孫傳庭的鐵面冷血之下,海稅所得遠超隆慶開海等時期,這一年的海稅收入,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四百萬兩白銀之多。並且預計,在明年的時候,這開海的稅入將更多。

說起這件大事的時候,溫體仁的老臉上,滿是笑容。當年他在朝議上一鳴驚人,被皇上特旨特為首輔,委以重任,都賴於他當時的語出驚人,幾項提議正中聖意。

而其中之一項提議,便是學前宋開海。在開海之事上,雖然是何喬遠提出,但他卻是首倡之功,並為此保駕護航,可以說,功勞是不小的。如今稅賦的收入,已經證明了這項國策的正確性。大明朝廷有一項天大的財賦來源,卻又不增加百姓負擔,這份功績,必然為後世人所稱頌!

其實,要說開海這事上,貢獻最大的,其實是崇禎皇帝本人。是他堅決貫徹開海國策,甚至親下江南,調查海貿一事;群臣攻擊孫傳庭時,他一力護之,使得孫傳庭能放開手腳去做;海盜的猖獗,又是他通過聊天群,甚至調動登萊水師南下,最終把海盜打得流竄南洋,還有紅夷,也一樣驅逐了出去!

甚至再往遠一點說,當崇禎皇帝穿越而來時,他就已經定下了必須開海禁的決心。為此,收李芝奇、鄭芝龍等等,知人善用,把遠在山西的孫傳庭調去福建……

可以說,開海稅賦能有如此之多,全是崇禎皇帝的心血。但是,崇禎皇帝是老板,這個功勞,他沒必要去和臣子爭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他的,沒人能和他爭!

崇禎五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以蓋州為依托,奇襲海州,奪取鞍山驛堡,兵鋒威脅沈陽門戶,遼東重鎮遼陽。在對建虜的戰略上,完全取得了主動。在這期間,建虜的東部蒙古聯盟瓦解,各部族紛紛投靠大明,成為了大明軍事力量的一部分。其中科爾沁族更是給了建虜最後一擊,讓建虜空有一身戰力,卻一點都發揮不出來。

另外,原本耗資巨大的遼東戰場,在每戰必勝,每戰必有所得的情況下,大大減輕了後勤壓力。更有南洋海運而至的糧食,上下半年各一次的大規模運輸,也大大緩解了遼東的糧食問題。

在文華殿內諸位大明高官的口中,已在向皇上稟告遼東所占之糧田,礦山,城池等等收獲。原有的遼東秩序已經被建虜糟蹋了個幹凈,如今的遼東,基本上是無主之物。朝廷光復遼東,所有的一切都能有朝廷來做主,這又將是朝廷的一筆巨大的收入。前線將士的血戰功勛,已經能用這些土地來賞賜,而不需要朝廷再額外多付出,從而又是大大減輕了朝廷壓力。

崇禎五年的第三件大事,便是衛所軍制的革新,聯動都察院的擴容和服舍違式的重申。這三項國策互相關聯,正是因為服舍違式的重申,需要都察院的擴容來監督,而其人力可來自衛所軍制的軍戶。反過來,服舍違式的執行,使得那些大明有錢商人大大出血,祖制不可違,豪商背後的官吏也無話可說。

這方面的所得,並不完全以銀兩來衡量。其中一些用於童校,資助學童;一些用於鋪路修橋,造福地方;一些用於……不管是什麽方面,這些原本由朝廷負責,用百姓賦稅所得來做的事情,如今不用出一分錢而能成,可以說,此舉大大減輕了朝廷的壓力,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與這幾件大事比起來,其他事情就顯得影響小了些。可要是換成以前的話,照樣是了不得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