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面試楊嗣昌

文華殿內,一名儒雅文官在鄭重其事地見禮,而禦座上的崇禎皇帝,則略微有點好奇地打量著他。

眼前這名官員,崇禎皇帝很有好感,不是因為他的長相讓人能有好感,而是源自原本崇禎皇帝的記憶。

在崇禎皇帝還未登基之時,就已經看過這名官員所寫的《地官集》二十卷,對於他在書中說講述的有關財賦方面的見解,很是贊賞。為此,還特意讓人找了他其他方面的文章來看,由此可見一斑。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他父親獲罪處死時,他提出要替父罪時,原來的崇禎皇帝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減輕了他父親的處罰,並一點都不影響他本人的仕途,甚至青雲直上,最終成為大明數得著的高官。

此時,底下那文官已經見禮完畢,恭敬地站著,等待皇帝的垂詢。

崇禎皇帝看了一會,便拿起禦案上的一份奏章,淡淡地說道:“舉賢不避親,楊總督向朕舉薦了他兒子,想讓卿擔負起新建包頭的重任,卿可知否?”

“回陛下,臣已在前兩日知悉此事!”楊鶴的兒子,此時當然霸州兵備道的楊嗣昌,恭敬地回奏道。

崇禎皇帝看著他,對他的言行無可挑剔,就又淡淡地問道:“那卿可知,朕要新建的包頭情況?”

“回陛下,臣亦知之!”楊嗣昌還是恭敬地回奏道,“事實上,從戰國至唐朝,包頭境內曾幾次建築過一些古城。最早是趙武靈王於武靈王20年築九原城,後秦改為九原郡,漢代時築雲中五原等郡。後來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又重設懷朔鎮。唐王朝時在河套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其中就有包頭所在……”

楊嗣昌顯然在收到父親楊鶴的書信後,有專門研究過包頭的歷史,此時說來,滔滔不絕,能給人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準備重新包頭的崇禎皇帝,對於包頭的歷史,都沒有了解的那麽細。

“……後來在英宗時期,我大明不再在河套駐軍之後,蒙古部族重新進入河套地區,並發展壯大,以至於後來河套地區的蒙古部族,在俺答汗的帶領下入侵我大明,甚至一度攻到京師城下!”

楊嗣昌說到這裏,擡起頭來,語氣變得堅決有力地奏道:“陛下,河套地區富饒肥沃,不管是誰占據了這裏,只要用心發展,都會有非常大的收獲!陛下用兵河套,實乃英明之舉,臣衷心欽佩不已!”

崇禎皇帝一聽,不由得嘴角微撇,露出一絲笑意。這個楊嗣昌說話還真有水平,展現自己學識的最後,還能順其自然地拍一個馬屁過來,讓人聽得覺得就是這麽一回事,對這馬屁很受用。

不過崇禎皇帝立刻又恢復淡淡地表情,繼續問他道:“那你可知,重建包頭的難處在哪裏?”

楊嗣昌在答話時,其實也在暗暗觀察崇禎皇帝,不可避免地,對於崇禎皇帝如今這麽年輕,對待臣子時,表現得如此成熟,老練,不由得也很吃驚,由此,他更不敢有輕視忽悠之心,靜心屏氣,集中精神回答崇禎皇帝的問題。

“臣以為,包頭重建,首要之重,在於入冬之前能建成避寒之所,儲備過冬之糧。與此同時,還需防範西部蒙古部族的侵擾。解決此二事後,方可談及百姓中不同族群之關系,方可開荒種田、開挖洞礦等事。”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這楊嗣昌確實對事情的輕重緩急有個清醒的認識,這一點對於包頭的實際負責人來說,確實難以可貴的。

這麽想著,他就又問出下一個問題道:“卿對西部蒙古部族可能有的侵襲,可有什麽應對之策?”

楊嗣昌一聽,毫不猶豫,立刻就回奏道:“臣以為,當主動出擊,先禮後兵,盡量避免西部蒙古部族在包頭未建成之際侵襲。諸多手段,還需視實際情況而用,以保證目的為主……”

說到這裏,他稍微頓了下,似乎有點猶豫,不過最後還是開口繼續說道:“臣以為,對於有些部族,適當讓些利益也無妨;但對於有些頑冥不靈,敵視我大明的部族,則還需歸化總督,朝廷出重兵,一戰而毀之,以儆效尤,以示大明軍威。唯有剛柔並濟之策,方能讓大明站穩在河套。”

對於崇禎皇帝的強硬,楊嗣昌是有所耳聞的。因此,他建言獻策,說可以適當讓些利益,用剛柔並濟之策時,就有點擔心會引起皇帝的不快。不過這實在是他苦思之策,想了一下後,最終還是說了出來。

讓他慶幸的是,在他說完之後,崇禎皇帝並沒有不快的跡象,還是保持著那種淡然,又在問道:“卿所言之讓些利益,可有具體之策?”

楊嗣昌聞言,心中一松,便趕緊回奏道:“草原苦寒,對於西部蒙古部族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仰慕大明之富裕久矣。因此臣以為,對於那些可拉攏之部族,不妨向他們開放邊市,允許他們可以不通過打仗死人來獲取他們想要的一些生活用品,比如茶鹽之類。但對於鐵器之類可用於軍資的,則堅決不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