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邊軍軍餉之難題

從聊天群退出來,崇禎皇帝想想朝鮮的事,其實歸根結底也還是一場糧食戰爭。不管是建虜入朝鮮的初衷,還是朝鮮硬抗著建虜的原因,或者盧象升不得不戰的根源,糧食就是個關鍵詞。

目前國內來說,其實也是在進行一場糧食的戰爭。要解決西北民亂,就是要有足夠多的糧食,能讓西北老百姓能活下去。京畿之地也是如此,一定要有糧食。還有各地災害,其實都是因為糧食緊缺與否的原因。

然而,眼下還處在小冰河時期,並將一直持續十多年以上。氣候的反常,對於糧食的減產,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可以想象到,以後會一直缺糧。

想到這裏,崇禎皇帝不由得牽掛起南洋那邊的情況如何,有多少國家能運來糧食!呵呵,要是不給糧食,信不信朕為了糧食發起戰爭,直接先搶了,至少不能讓國內因為缺糧而大面積地造反!

這麽想著,崇禎皇帝自然又想起了重災區陜西。之前朝議答應三邊總督楊鶴的錢是該撥出去了。

如今戶部庫房差不多有三千萬兩白銀,曹化淳從蘇州抄了馬家還有知府、知縣相幹人等,差不多也有一千萬兩。

想到這裏,崇禎皇帝不由得暗嘆一聲,大明的大鹽商比起範永鬥這般大走私者,財富甚至還要多,真是讓人羨慕啊!

現有國庫中,看著銀子會是多少年來的最多,可要用的地方也多啊!這其中至少有三千萬兩要成為中國建設銀行的股本。這是能生金蛋的雞,錢是越多越好,希望能借助銀行這個金融工具,來全面帶動大明的內政建設。不過也只能給三千萬兩。剩下的錢,必須要救急了。

想起救急兩字,崇禎皇帝的頭就又疼了。就陜西來說,救災的事兒還相對容易,就按之前議定的,給錢,在周邊購糧,集中使用,集結災民之力進行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

但邊軍的軍餉呢!是給錢還是給糧?這個問題其實是老大難的問題了。

在最開始的時候,邊軍除了自足之外,朝廷所發,乃是折本色,也就是給糧這些。但這些因為路途遙遠且險峻,消耗太多,後來就改成了折銀,就是直接發放銀兩了。

但在嘉靖九年,許多官員如戶部官員議履侍郎張璉,總制王瓊,給事中張潤身和陳侃等人,就上奏指出,陜西災荒之年,折銀的話,有銀無糧,官軍不得實用,要廢掉折銀之法。

甚至更激進的是,崇禎皇帝剛剛在前些天接見過的茅元儀,這人不愧是寫有《武備志》的人,軍事理論很有一套。那天談到這個問題時,茅元儀激進地認為:折銀之法是陜西邊軍的軍餉嚴重不夠用造成士卒諸多問題的元兇。

崇禎皇帝記得很清楚,當時茅元儀激動上奏:“今足邊儲之法,如開屯田、中余鹽、催民運、嚴倉收之外,尚有折銀一法。正德間戶部侍郎馮清奏改,西安、延綏、慶陽等府糧草皆征折色銀兩解邊。夫以三錢一石之糧,即以三兩一石折之,而銀不可食,究竟糧必貴至四兩五兩,即不至四兩五兩,而衣金玉死者比比矣,此作俑者當追戳也!”

對於他的這個觀點,崇禎皇帝不是很認同。就征納本色而言,有僉報牛車、夫役起解、廒司倉給、收領刁難等諸多不便和弊累。再從歷史進程來看,實物改為貨幣支付,也是歷史趨勢。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不可置疑是順應歷史潮流的。

但災荒之年,茅元儀也沒說錯。這就是矛盾,崇禎皇帝想著,不由得就頭疼。歸根結底,還是大明的生產力不發達啊!

這麽想著,崇禎皇帝也無心辦公,信步走出了大殿。

“陛下,外面冷,還是……”輪值的太監高時月恭聲勸諫道。

崇禎皇帝搖搖頭,迎著撲面而來的寒風道:“無妨,冷他一冷,腦子反而清醒些!”

高時月一聽,就知道陛下遇到難題了。他猶豫了會,最終還是沒開口,只是讓手下拿來一件披風,給皇帝披上。

崇禎皇帝也不管他,心中想著陜西的事情,只是信步走著,慢慢地便到了禦花園。

站在結冰的湖邊,看著嚴寒肆虐下的禦花園,沒有一點生氣,這鬼天氣啊!

崇禎皇帝正在感嘆,忽然遠處一條小道傳來輕碎的腳步聲,有兩名宮女的說話聲同時傳來。

“姐姐,你的手爐就給妹妹用用吧,妹妹的手都快凍僵了!”

“誰讓你懶,自己不知道……呀,你還想來搶!你個死妮子,以為姐姐打不過你麽……”

正在吵鬧著,兩名宮女走出了小道,忽然看到皇帝站在那裏,邊上的太監高時月更是冷眼盯著他們時,嚇得一激靈,連忙雙雙跪倒在地請罪,有一個手爐就掉在了一邊,滾動了下不動,倒也沒壞。

崇禎皇帝自然不會因為這麽一點小事就怪罪別人,他正待示意平身時,眼睛盯著那手爐忽然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