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大明之驃騎將軍

劉興祚把昨日商議好的,由他所要講得台詞全都略微快速說完之後,便令他身邊的錦衣衛指揮同知繼續詳細講解有關大明忠烈堂的布局及意義所在。而他自己,則快步離開,往紫禁城而去。

此時,皇極殿內,一眾有功將士已被獎賞,空缺職位也有安排。還差大同總兵和宣府總兵,以及遼東巡撫一職沒有安排。

在前日的商議之中,之前那些官職都是已經商量確定,因此內閣擬旨,皇帝用印走完聖旨流程的。而剩下這幾個官職,比較特殊,因此並沒有立刻公布。

如陜西連年旱災,早有流賊四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雖然三邊總督楊鶴在奏報中輕描淡寫,可其他官員卻已有奏報。如果不是建虜在十月入侵京畿之地,恐怕朝廷的重心早就轉移到陜西這邊了。

而陜西和山西交接的府谷縣,就已被王嘉胤攻占。賊寇流動,很可能會躥入山西境內。大同就離陜西不遠,是大明九邊重鎮之一。大同總兵不但要防禦草原上的蒙古韃子,還要分心鎮壓剿滅可能流竄過來的流賊,因此這大同總兵的人選需要慎重,還沒有定論。

至於宣府總兵,當初商討的時候,崇禎皇帝直接言明不議,跳過了。除了曹化淳和劉興祚知道這宣府總兵事關查抄晉商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也不清楚皇帝這麽說是什麽意思。不過他們大概也能猜出來,皇帝心中已有宣府總兵人選。

另外,原遼東巡撫,主戰的畢自肅被兵變士卒羞辱而自殺後,原薊遼督師袁崇煥奏請當時的崇禎皇帝,說他五年平遼大計會被遼東巡撫制約,從而成功讓崇禎皇帝撤銷了遼東巡撫一職。

如今看來,袁崇煥當時確實沒有說謊,去除了遼東巡撫,把監軍太監趕回了京師,讓他那些求和的事情再沒制約。從而有了殺毛文龍,被建虜整合蒙古部族,並繞道蒙古草原入侵京畿之地。

因此,胡廣在商議時,就提出了恢復遼東巡撫之職。這並不是說信不過已內定為薊遼督師的孫承宗,而是權力制約的必要。甚至連監軍太監,也會在不久之後派出。

只是遼東巡撫實在比較特殊,一般的文官還沒有那個膽子去就任。胡廣當然也看不上一般的文官,他所要求的,是能做好工作的遼東巡撫。對孫承宗,必須把握分寸,不能扯後腿;對遼東軍政,必須有獨到見解,能做好相應工作。這樣的人才,討論了幾個都覺得不行,最後就只好先晾著了。

司禮監掌印太監宣讀完聖旨之後,退回自己的站位,讓一眾有所期待的文臣武將不由得有點失望,怎麽就沒了呢?

馬世龍眉頭也是緊皺,心中有點不滿,自己這麽辛苦,可在皇上的眼中,竟然連一點功勞都沒有?自己那麽多精銳家丁,皇上難道就不重視?

此時此刻,他非常希望有人能出來提醒皇上,他這位手握重兵,被賜尚方寶劍的大將漏了封賞了!

然而,很可惜,朝中沒有盟友。

他有點猶豫,不知道要不要自己出列,向陛下毛遂自薦去遼東。

就在這時,殿外卻報錦衣衛指揮使劉興祚有緊急軍情請求覲見。

胡廣一聽,心想還好來得及時,否則不能冷場,只能繼續就不好了。

他這麽想著,當即大聲下旨道:“宣!”

不一會,在文武百官的注目之下,錦衣衛指揮使劉興祚大步進入皇極殿,神情似乎有點激動,剛見禮完畢,就大聲稟告道:“陛下,臣剛接到錦衣衛密報,說關寧軍守備吳三桂領八百騎軍,出關斬殺入侵京畿之地,攜劫掠物資而歸的蒙古軍三千,並壘京觀於建虜逃回路上。”

“另吳守備領軍千裏奇襲,盡滅紮魯特和巴林兩大部族,豎幡於兩部族滅族之處,上書犯大明者,雖遠必誅!如今已到永平,全軍傷亡不過百,不日即到京師!”

聽到這話,皇極殿內頓時嘩然。

這……這確實是大明軍隊麽?八百對三千全勝,還千裏奇襲去滅族,這就算比不上漢之霍去病,也相差不遠了吧!這吳三桂到底是何人,竟然如此厲害?

當然,也有人知道吳三桂是什麽人,當即轉頭看向祖大壽。果然,祖大壽也是一臉驚愕,而後滿臉喜氣。

這其中,也有人不服氣,心中暗道:“要是自己也是將門出身,父親是總兵,舅舅也是總兵,湊出八百最精銳的騎軍不要太容易。不就是打蒙古韃子麽,有什麽了不起的!紮魯特和巴林兩個部族在蒙古諸部中也不強。”

不管下面如何想著,在劉興祚奏完之後,胡廣就仿佛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一臉震驚,從禦座上一下站了起來,大聲問道:“消息屬實麽?”

“回陛下,是錦衣衛天級密報,確認無誤!”劉興祚大聲回答,心中有點納悶,皇上為什麽要讓自己說天級密報?難不成除了天級之外,還有地級和人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