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金融戰(上)

太聖十五年大年初八這一天,中華帝國的聖京,中華帝國中央銀行總部。

皇帝馮雲山在內閣副總理李鴻章、內閣委員伍崇耀和周勝坤、財稅部部長閻敬銘、帝國中央銀行行長徐有壬等四人的陪同下,視察中央銀行總部的鑄幣廠和最大的金庫。

如今中華帝國通用貨幣——聖幣的發行權只有帝國中央銀行一家可以,而央行的鑄幣廠總共有三家,聖京總部這裏一家,另外兩家在外地的分行,分別是中央銀行上海分行和廣州分行,而這其中,鑄幣廠的鑄造金屬聖幣和印刷紙幣規模最大的是上海分行這家鑄幣廠。

根據帝國中央銀行行長徐有壬的介紹,馮雲山得知,央行發行的聖幣規模,每年投放到市場的規模都受到比較嚴格的控制。因為世人都是以金銀兩種貴金屬為本位的思維,認為除了金屬貨幣金銀銅錢以外,紙幣的發行,必須依賴金庫中的金銀的儲存量決定,決不能濫發,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這對於中華帝國剛剛成立,經濟還不穩定的時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陛下,我們央行去年共投放了17億聖元到市場。加上歷年投放的聖幣量,整個市場的聖幣流通量估算下來應該在89億聖元左右。但目前仍舊存在巨大的錢荒,因此,微臣建議增發貨幣,增大流通量。”徐有壬稟報道。

馮雲山知道如今中央銀行投放聖幣的渠道主要是兩大塊,一是對外貿易中的順差賺取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財富,二是財稅部發行的帝國債券。而這兩者,其實都是與帝國日益增長的經濟總量,也就是GDP增長總量分不開的。只有從外國賺取的貴金屬等貨幣進入帝國內部流通,或是財稅部發行的帝國債券賣出兌換,央行才會發行聖幣投放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再通過國有商業銀行和私人商業銀行之間的相互拆借,借貸給需求人,逐步投放市場。

見皇帝思索,旁邊一直負責金融的財稅部部長閻敬銘和內閣委員周勝坤同時稟報道:“陛下,按照財稅部的初步估算,帝國的去年底的可交易總財富量應該達到了240億聖元以上,按照如今的貨幣流通量水平,理論上的聖幣流通量應該在120-150億聖元以上。如今實際只有89億聖元,缺口十分巨大,甚至有部分地區的基建和鐵路修建的貸款都無法滿足,施工陷入緩慢,還有部分偏遠地方的交易以地方官府打白條之類的非正規信用擔保來進行,對經濟的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運輸的發展,以及工商業的流通和基礎建設的普及,這個貨幣流通總量的數字還在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也就是說,去年我們市面上的貨幣供應量缺口還是50億聖元左右,到今年年底,若還是以目前的貨幣發行方法和發行量,貨幣缺口便會達到75億聖元。陛下,以微臣等的建議,是時候變革一番,拋棄金銀雙本位的聖幣制度了。”

馮雲山點點頭,朝伍崇耀道:“伍愛卿,朕讓你收集的西洋各國金融資料,你認為如何?”

伍崇耀略一思索,稟報道:“陛下,微臣大體上贊同周委員與閻部長的意見,不過,依照目前的發展階段,金本位仍舊不容拋棄,只有等帝國將世界黃金的大部分基本上都掌控在手中,才可能將金本位改為陛下提出的帝國朝廷信用紙幣制度。目前歐洲主要大國,英國法國奧地利和德國意大利等,基本上都實行金本位貨幣制度,而我們中華帝國和美洲的美利堅、墨西哥等國家,仍舊是金銀雙本位制度。事實上,近些年的貿易之中,東洋、南洋、西洋三大貿易公司在外貿結算的時候,盡量都采用黃金結算,但仍舊有不少白銀流入帝國內部,一旦放棄銀本位,帝國將遭受一定的損失。這個損失量,主要便是白銀本身的價值和作為貨幣的價值之間的差價造成,幸而,目前的白銀價值並不比作為貨幣的價值低多少,但一旦放棄白銀的貨幣屬性,白銀的價值肯定會下來。但無論如何,白銀始終是白銀,在我們華族人眼中,哪怕是作為首飾,也是極受歡迎,價格怎麽樣也不會很低,這個損失是能接受的。因此,微臣建議先遭受一點損失,帝國將目前的金銀雙本位貨幣體系改為單一的金本位貨幣體系,等適當的時候,在將金本位體系改成帝國朝廷信用紙幣的貨幣體系,到時候,只要國民和洋人都接受帝國朝廷的信用,接受聖幣這種紙幣形式,我們不但能解決錢荒問題,還能通過發行聖幣,攫取世界各國的財富。”

馮雲山贊賞地道:“伍愛卿所言深合朕意!朕想的正是如此,還有一點,朝廷信用紙幣體系,也必須在以金本位,也就是以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為對應的基礎上進行。朕想過了,先通過金本位體系來大量吸取世界的黃金,哪怕遭受一些損失,也要不惜代價地囤積黃金。等帝國的黃金儲量達到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甚至最好超過百分之六十以上時,再以金本位體系為基礎,將帝國國庫中的儲存黃金全部作為準備金,以實物黃金作為準備金的形式推行國家信用紙幣制度,由不得國民和西洋國家不信。到時候,等那些西洋國家效仿的時候,他們的國庫已經沒多少黃金儲量了,就不得不被帝國發行的紙幣所牽引。朕想過了,這是一場金融改革,同時又是一場戰爭。最終的結果必須實現,帝國的聖幣全面取代英鎊並強國英鎊,成為世界最為通用的貨幣,實效等同於實物黃金。對了,李愛卿,伍愛卿,你們知道西洋列強們有多少黃金儲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