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 悲催的奧斯曼帝國(第2/2頁)

整個奧斯曼帝國一年多時間所攻占的沙俄帝國的領土以及好不容易讓沙俄答應割讓的領地,全部丟失。這還不止,波斯王國和中華帝國的軍隊在幾個月的時間,便相繼攻占了高加索、亞美尼亞、阿勒、摩蘇爾、巴格達等省份,並向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半島繼續進攻。

而同時,奧斯曼帝國治下的埃及赫迪夫伊斯梅爾一世明確表態反叛奧斯曼帝國,聲稱將率領埃及人民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暴政,起兵8萬攻打宗主國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一時間兵力不足,被打得連連敗退,僅僅4個月的功夫,便從奧斯曼土耳其手中奪得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甚至占領了土耳其小亞細亞部分本土。

奧斯曼土耳其的噩夢還不僅僅如此,西北面,原本的屬國,塞爾維亞王國和希臘王國也聯合起來,一起出兵近7萬,先是攻占了保加利亞,同時乘坐戰艦,越過達達尼爾海峽,攻打各處島嶼,竟然是想將奧斯曼帝國的歐洲部分全部瓜分的樣子。

而埃及的阿拉維王朝,在看見北面的塞爾維亞和希臘軍隊行動之後,也加緊攻打土耳其的步伐。很明顯,阿拉維王朝的伊斯梅爾一世是打著取代奧斯曼帝國的主意,他索性在占領敘利亞和貝魯特等地之後,放棄北上以避免與中華帝國以及波斯軍隊相沖突,直接乘軍艦北上,7萬大軍直逼伊斯坦布爾。

這一幕,跟26年前的埃及軍隊攻到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當初有英國、法國、俄國、奧地利等四大帝國來支援奧斯曼帝國,攻打埃及,如今卻因為中華帝國的存在,一切都變了!英國本就兵力不足,海軍和陸軍都還在歐洲本土對付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國;而法國更是自顧不暇,連政府都接連換了兩任,根本就處於一片混亂之中;俄國更是完全沒有任何發言權,連一艘軍艦都沒有,發不出任何聲音;奧地利也同樣如此,遭受北方的中華帝國的軍隊進攻和南方意大利王國的猛攻,哪裏還顧得及這邊。也只有英國,派出地中海艦隊的一支小分艦隊,趕來達達尼爾海峽,卻因為希臘艦隊和埃及艦隊的默契聯合,不敢輕舉妄動而只能口頭警告,卻完全被兩者忽視,英國也只能望之興嘆。

無奈之下,奧斯曼帝國的蘇丹阿布杜勒阿齊茲只能派出奧斯曼外交大臣福阿德帕夏向埃及軍隊指揮官提出求和,要求埃及退兵,奧斯曼帝國願意承認埃及的阿拉維王朝獨立,永久性承認伊斯梅爾一世為埃及蘇丹,並願意將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等地區割讓給阿拉維王朝。但埃及軍隊不為所動,無奈,奧斯曼帝國答應希臘和塞爾維亞的領土要求,將伊斯坦布爾西面50公裏以外的歐洲部分領土全部放棄,換來兩國的停戰休兵,以便集中兵力對付埃及軍隊。同時,奧斯曼外交大臣福阿德帕夏又向中華帝國求和,他知道,只要中華帝國願意停戰,波斯已經完全聽從中華帝國的指揮,必然也會退軍。

沒想到,中華帝國的西征軍還真答應了。他們要求奧斯曼帝國割讓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以及土耳其西部、摩蘇爾等地給波斯王國,而其他的以巴格達省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由中華帝國扶持進行獨立建國,成立阿拉伯聯邦王國。

這下,奧斯曼帝國緩了過來,組織國力的兵力救援伊斯坦布爾,與埃及軍隊對攻起來。不得不說,奧斯曼帝國的外交大臣福阿德帕夏眼光還真不錯,他清楚無論是中華帝國,還是波斯,還是希臘等,因為人種和文化關系,都沒有徹底吞並奧斯曼帝國的企圖,而埃及的阿拉維王朝不一樣,這個原本的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有著徹底取代土耳其的野心,因此,他全力對付埃及,兩方軍隊在伊斯坦布爾激戰相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