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帝國的糧食產量(第2/2頁)

不過,雖然帝國的糧食供應暫時無憂,但馮雲山也不會放棄對糧食的重視。在他看來,糧食始終是第一位的。也只有糧食的充足保證,整個帝國才有最根本的物質基礎。而且,帝國的糧食產量,在幾名內閣委員看來已經足夠高了,但在馮雲山看來,卻還是遠遠不夠。他似乎記得在後世中,國土面積大為縮小、耕地面積更是比滿清減少許多的現代華夏,一年的糧食產量反倒是現在中華帝國的兩倍之多。

後世美國之所以強大,不單單是其工業世界第一,而且它的農業是世界出口第一大國,也是世界體量最大及最為先進的。而農業的強大,糧食的足夠儲存,才讓他們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業發展之中。

這一點,馮雲山極為佩服。他想象中的中華帝國未來農業努力的方向,便是效仿後世的美國,耕地比後世的中國還要多出很多,而從事農業的人口,卻只是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不到,與中國從事農業的人口相比,數十倍的差距。

馮雲山深深知道,帝國的人口雖然有5億之多,但若是沒將農業發展起來,沒有將帝國的農業人口從土地中解脫出來,那5億人口與五千萬人口就沒任何的區別。而先前的英國之所以強大,實際上便是他們從農業之中解放出來的人口投入到工商業之中最多,也就是人口紅利最多。

因此,帝國必須朝這個方向努力,發展農業的目的,不單單是提高糧食產量,還要將農業人口從農業送入工業,讓中華帝國的人口紅利這個最大優勢體現出來,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帝國的工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