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帝國交通的大發展(第2/2頁)

除了鐵路之外,因為水泥廠的大肆建設,水泥的巨量產出,基礎道路大量地被建設了出來。事實上,與鐵路的不同,百姓日常能看到的,更多是水泥路的建設和使用。交通部官道司今年組織大量建設道路,其中,將道路分為幾個等級,第一等級為國道,都是縱橫東西南北的主要幹線,所經過的,基本是各省省府城市,這些線路提前規劃了後世幾十年後可能出現的內燃機車,做到雙向四車道的通行程度。當然,如今的話,因為沒有內燃機車,都是以馬車和牛、驢車居多,因此,將同一方向的兩條道路區分為公事通道和民商用通道。

第二等級則為省道,都是以交通部撥款為輔、本省內部集資為主,共同籌建,主要連接省內的各府城之間的道路,也是全部以鋼材和水泥澆築而成,在現有的馬車的碾壓條件下,幾乎不存在路面的磨損。

除此之外,便是各地自行組織修建的道路了,府道、縣道甚至鄉道,這些都是地方官府自行組織地方鄉紳募捐或者集資,自行修建,向上報備即可。而這些道路,因為資金問題,各有各的標準。不過,府道一般都還能采取水泥澆築,而縣道則看富裕程度了,鄉道幾乎全被用三合土填充一下而已。

通過鐵路和其他道路,將中華帝國的整個交通發展了起來,而隨著交通的發展,運輸便捷程度顯著提高,物流成本的下降,也降低了各地的物價,促進了各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