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倫敦震動(第2/2頁)

《每日電訊報》直接以維多利亞女王正在傷心欲絕的頭像漫畫為版面中心內容,譴責印度總督坎寧為罪犯,丟失印度,讓女王和大英帝國失去最為重要的殖民地。

而《世界新聞報》則站在戰死在印度和錫蘭的英國士兵角度思,聲稱大不列顛王國遭遇本世紀最大的危機,戰死戰傷的士兵的撫恤費用,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而被俘虜的3萬英國士兵,不知道會不會遭遇不公正對待。報紙呼籲大不列顛內閣政府和議會議員們,考慮下這些士兵們的生死,建議大不列顛王國與中華帝國和談,停止戰爭,要回俘虜。等大不列顛王國重新發展起來了,再處置印度問題。

到了晚上,經過這些報紙上新聞消息的傳播、發酵,整個倫敦街頭,數以萬計的人群紛紛走上街頭,相互驚恐地傳播著流言,整個倫敦都轟動了。

等夜幕降臨以後,數百上千的人群,一窩蜂湧上倫敦各條街巷,某些售賣茶葉、陶瓷和中華帝國工藝品的店鋪,開始被“義憤填膺”的英格蘭青年們開始打砸搶起來。而最慘的是曾經的中華帝國駐倫敦使館,盡管早已經空無一人,被倫敦警察局接管,但仍舊被怒火中燒的群眾縱火焚燒,甚至還與聞訊而來的警察發生沖突,死傷數十人。

整個倫敦都有些亂了套,要不是倫敦市政廳和警察局迅速派出人數眾多的軍警走上街頭巡邏,各個街巷都很可能再次出現大規模的暴亂。甚至,後面連倫敦的軍警人數都出現不足,陸軍部連忙調動了上萬的步兵趕來維持街頭秩序,這才基本平復。

另外有不少的人群,連夜來到市政廳和議會廣場,向政府抗議,要求與中華帝國和談,贖回被中華帝國俘虜的英國士兵,並將所有戰死在印度的英國士兵屍體運回歐洲,發放家眷撫恤。當然,這些人基本是軍屬,那些士兵們也不好對其如何,加上他們也沒有什麽暴力行為,便緊急稟報內閣,內政大臣和陸軍大臣連忙趕來發誓、安撫。

但除了這些聽信新聞,以為中華帝國是魔鬼的人群之外,還有不少的百姓顫顫巍巍地躲在家裏,祈禱上帝保佑,不要再發生戰爭。

次日,又一個消息傳開了:大不列顛王國內閣首相羅素,因為印度領地的丟失,引咎辭職,原任首相德比伯爵以外交大臣的身份兼任首相之位。但對於中華帝國的宣戰和侵略印度,內閣還是沒有公開的說法。就在大家紛紛猜測的時候,一個秘密的消息開始流傳起來:大不列顛王國發行了巨額國債,借錢出兵,收復印度及征討遠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