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對印政策(第2/2頁)

馮雲山聽完兩人的建議,也開始糾結起來。說實話,他對印度人沒多少好感,但若按照左宗棠或者毛奇的說法,直接占領印度,將印度各邦變成中華帝國的領地,則勢必要鎮壓不斷反抗的印度人,直接間接地少說也得斬殺數百萬人,這是他所不願意的。

稍稍思索了一下,馮雲山還是決定采納毛奇的建議,但也不僅僅限於毛奇這點,他覺得毛奇的想法太過保守,而左宗棠的又太過沖動,也不知道這次為何左宗棠會如此。

在馮雲山看來,印度和其他的類似朝鮮、日本、琉球、越南、緬甸、呂宋甚至爪哇等不同,這些地方,總人口並不多,而且早有華人遍布其中,就算是當地人,也歷來便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對華人的統治並不會有太過強烈的反對,甚至像倭族人這樣,還想著以能加入華族為榮。而其他的,沙俄的西伯利亞、俄美公司占領的北美地區,墨西哥北部地區,婆羅洲島,甚至澳大利亞等地,這些都是地廣人稀之地,不存在當地土著的激烈反抗問題,占了直接開發便是。

而印度完全不同,這塊地方雖然向來沒有統一,但人口眾多,中華帝國要想長久地占據下來,只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將大部分的印度人都趕盡殺絕,再移民過來,這種一來難以做到,二來馮雲山本身也不願意;第二個辦法便是直接移民過來,慢慢將印度本地人都同化過來,就像後世慢慢同化其他的民族一樣,但馮雲山自覺難以做到,畢竟,這些印度人信仰與華夏的信仰完全不同,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想要同化,簡直被消滅他們更為艱難。

馮雲山能想到的是,必須要借助這次機會,從印度獲取巨大的財富和利益,否則,簡直對不住那些被擊敗的英國人。再次,則是絕不能像後世那種情況出現,讓印度變成一個統一的聯邦國家出現,甚至在局部地方威脅日後中華帝國的邊防。

這樣的話,不管如何,都要將後世的印度,分而治之。不過如今的印度本來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而是數以百計的王公勢力縱橫交錯著,即便是英國經營了上百年,還是無法消除,即便是後世,其實仍舊是各自有王公勢力在,只不過慢慢被英國人消磨得沒了實權而已。

因此,馮雲山要做的,就是讓這些王公勢力繼續保持各自為政,讓他們相互之間摩擦不斷,相互仇視,而對於其中一些勢力強悍者,則要逐步打壓,弱化其勢力,最終達到均衡。

想到這裏,馮雲山開口道:“對於印度,朕決定,采取以印治印,分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