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陷入愛爾蘭危機的英國(第3/3頁)

“議會那邊,我已經說過多次了,可遲遲沒能批準增加的戰爭預算!我等下便去找女王陛下,請她出面到議會一起勸那幫一毛都不肯拔的糊塗蛋們。要是他們再不批準戰爭預算,就等著愛爾蘭人獨立、等著印度脫離大英帝國吧!這次無論如何都要撥付預算,再不行,我大不了辭了這首相一職,也要強行從國庫將士兵們的薪俸發下去!”羅斯發狠道:“我想問的是,拉姆齊,有了軍費,你們陸軍部那10萬士兵就不用再在蘇格蘭山溝裏躲著搞什麽訓練了吧?加上另外募集的10萬士兵也可以排上用場。不必管那麽多,也不必先管印度,先都派往愛爾蘭島上,將那幫該死叛亂的愛爾蘭混蛋們都鏟除了再說。要訓練,也給我到愛爾蘭的戰場上去訓練!”

拉姆齊和華萊士一臉喜色,相視一笑。將那10萬士兵調往蘇格蘭搞什麽訓練,自然是假的,目的當然還是逼內閣和議會批準預算撥付軍費下來。畢竟,沒有資金如何打仗?要不是大英帝國的軍隊一直良好的傳統,搞不好兵變都有可能。

因此,拉姆齊一臉喜色地道:“首相先生,若是能讓軍費盡快撥付下來,20萬陸軍不說,15萬士兵我保證給拉到愛爾蘭戰場上去!相信憑借大不列顛將士們的軍事作戰素質,愛爾蘭要不了多久便能平定叛亂!”

郵政大臣羅蘭·希爾卻有些擔憂地道:“諸位先生們,我倒是覺得是不是太過樂觀了些。如今愛爾蘭的叛亂,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了。我這邊有些消息,愛爾蘭的叛軍只怕不會那麽容易被擊敗,他們可能不僅僅是華萊士先生說的12萬兵力,有火槍等武器的也不是僅僅只有8到9萬人。我看過幾封上個月從都柏林那邊寄往北美的信件,裏面提到光是都柏林,就有近5萬的愛爾蘭士兵,不單單有步槍,還有大量火炮。而愛爾蘭南部的城市科克,甚至還分批送走過數千愛爾蘭士兵前往北美,也不知道意欲何為。根據都柏林城內的叛軍軍官自己估計,每個月愛爾蘭叛軍士兵數量都在增加,幾乎每月都有數千甚至兩三萬人加入叛軍的隊伍。只是他們的武器不足,限制了他們的士兵數量,否則,以愛爾蘭的人口數量和年輕人占多數的構成,活不下去的他們完全不愁兵員問題。畢竟,對我們來說,愛爾蘭島只是一個巨大的農場而已,而對他們來說,是祖祖輩輩生活、賴以活命的根基。我聽說,那些愛爾蘭叛軍將都柏林的所有大不列顛國王和女王的雕像全部砸碎,就連前不久剛剛鑄就的都柏林市政廳前的維多利亞女王銅像也熔化變成了青銅火炮。可見他們對我們的仇恨,必定是將來自英國的諾曼人、亨利八世、威廉一世、克倫威爾、伊麗莎白一世他們發動的戰爭視為侵略,將前些年的饑荒造成上百萬愛爾蘭人餓死和上百人人逃亡美洲的事情都歸罪到我們身上了。”

羅蘭·希爾的一番話,讓在場的眾內閣成員們個個後背發涼,愛爾蘭人和大不列顛的英格蘭人,的確是解不開的世仇了。設身處地地想想,換做自己是愛爾蘭人,也必定會舍生忘死拼盡全力反叛大不列顛了。

羅蘭·希爾繼續說道:“至於武器,聽說都柏林的兵工廠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投產,他們將一切農具甚至鐵鍋都融化用來打造槍支和火炮。而且,上次的戰事失利,大不列顛士兵們在都柏林一帶遺失了近3萬杆槍支,還有被叛軍攻占的城市裏都有不少武器,單單這些便足以裝備近10萬軍隊。因此,不能再因軍費或是兵力不足之類的原因拖延下去了,必須盡快組織足夠的兵力徹底平息愛爾蘭的叛亂。否則,我們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只能徹底失去愛爾蘭。”

一席話,竟然將眾內閣成員說的啞口無言。羅素和德比這次沒有反駁羅蘭·希爾,他們知道,羅蘭·希爾雖然地位不高,卻因為是底層出身,三教九流的人認識不少,又長期在郵政,自然有他的秘密消息途徑。

德比更是心中警惕萬分,決定放棄對羅素的成見,以大不列顛王國的大局為重,一道向女王陛下進言,要求國會立即增加軍費開支,並立即出兵攻打愛爾蘭的叛軍。

羅素臉色有些發青,他意識到愛爾蘭問題,遠不是自己認為的解決軍費問題便可以解決愛爾蘭叛軍問題這麽簡單。而且,愛爾蘭人此次深仇大恨,竟是將十來年前的那場大饑荒聯系到了一起,而且還有東方的那個野心家參與其中,說不得,自己必須要狠下決心,出動大量的兵力,狠心痛殺一大批愛爾蘭暴亂分子才行了。

只是,這樣的話,北美那邊,就更難以派出兵力來威脅了,進而在調停美利堅南北內戰中,只怕還不一定有法國的話語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