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大英帝國借錢平叛(第2/3頁)

羅素和德比伯爵兩人異口同聲地喝道:“胡說八道!格萊斯頓,你瘋了嗎?要不是你是自由黨成員,真懷疑你到底是不是英格蘭人。竟然幫那些印度人說話。你難得不知道印度對於大不列顛、對女王陛下、對所有的聯合王國百姓的重要性嗎?”

格萊斯頓卻反駁道:“我只知道,間接控制印度,充分利用其土地上的資源和那裏的人,比直接統治他們要劃算得多!自前幾年印度叛亂以來,到如今,叛亂4年多的時間,聯合王國從印度獲取的財稅和貿易利潤等,從原本每年的4000萬英鎊,降低到平均每年只有700萬英鎊!甚至在1857年和1858年這兩年,因為各地暴亂不堪,造成各地稅收無法收取,原材料等貿易無法正常進行,而軍費開支又急劇增加,甚至還倒虧數百萬英鎊。這還是當初孟買管區和馬德拉斯有一大半領土沒遭受叛亂幹擾的情況下,孟買管區產的棉花和馬德拉斯管區的黃金寶石等能順利運回歐洲。如今這次印度叛亂,不但孟加拉管區和孟買管區,甚至連馬德拉斯管區都大肆叛亂,想要出兵全部平定必然十分的不易。依我的建議,倒不如先集中力量保住孟買管區和孟加拉的加爾各答城這一帶對我聯合王國最為有利的領地,而對於其他地區,可以表面上先宣布放棄,讓給那些勢力大又傾向聯合王國的土邦王公們,直接通過扶持這些土邦王公勢力,讓他們出兵對付那些叛軍,自行殘殺,等決出勝負之後,大英再扶出兵,將他們扶持成為王國的代理人也可以,或是直接除掉他們直接占領,也可以,這樣便能以較小的代價迅速讓印度的局勢穩定下來。”

“關鍵的是,這樣能確保我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在孟買管區的棉花需求和加爾各答地區的煙土和商品貿易不至於中斷,確保聯合王國在印利益不至於收到根本性的損害!”格萊斯頓繼續分析道:“而且,出兵數量的減少,軍費開支也可以在承受範圍以內。若是按照內閣原先的出兵規模,尤其是大不列顛島上的本土出兵數量,光是印度的軍費開支,海軍至少需要500萬英鎊,而陸軍方面要出動7萬兵力,甚至需要800萬英鎊的額外開支。不僅僅如此,因為這還僅僅是平定印度的叛亂。愛爾蘭的叛亂倒是必須要解決的,但這也是需要花費大量的軍費開支。根據出兵的規模,威爾士和蘇格蘭出兵2萬,再加上愛爾蘭島上的2萬名英格蘭士兵,不算調派船只運送等支出,就算這4萬人的軍費就需要300萬英鎊以上,若是戰爭持續超過4個月,則還需要往上增加。除了出兵的軍費之外,因為出兵造成的大不列顛本土駐兵缺少,以及兩地平叛後續所需要的兵員,需要並大肆擴軍。就算先招募10萬人,這些軍隊的招募以及訓練、裝備和供養等開支,預計不少於1500萬英鎊,若是要招募30萬,則至少需要4000萬英鎊。上帝啊,這對大不列顛王國的財政來說,即便聯合王國再富有,也是個天文數字!”

首相羅素也沒想到,原先說的出兵印度和愛爾蘭平叛的決定,所需要的軍費開支竟然達到這種地步,這不是說,真正做到原先商定的出兵計劃,前後算下來,第一批直接各項軍費開支就得需要1600萬英鎊左右,差不多是如今的大不列顛整個王國海軍年度軍費開支的兩倍了。而後續若是要招募10萬人的新兵,半年下來就要1500萬英鎊的費用,這還不算采購軍艦和巨型火炮的重型裝備。他有些為難了,畢竟,格萊斯頓是財政大臣,是在幫助作為首相的他分擔財政壓力。從哪裏籌集這麽一大筆軍費開支?他頭疼了。

維多利亞女王也被格萊斯頓所說的軍費預算給嚇了一大跳,她作為聯合王國的國王,每年固定俸祿也才70萬英鎊,這巨額軍費,足夠讓她整個王室的俸祿的20多倍。

她十分清楚,聯合王國今年的軍費開支,海軍和陸軍以及對盟國的援助等,加起來為2300多萬英鎊。就這些,王國還感覺十分吃力,更何況因為克裏米亞戰爭和上次印度叛亂的影響,本就已經連續幾年的大規模超支還沒有得到填補,軍費預算這塊一直處於虧空狀態,不算其他的一些波斯戰爭等影響,單不久對華遠征戰爭的大筆軍費開支,還是因為自己在議會演講讓議會通過,以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年度財稅為信用,向倫敦的那些大銀行家和財團們借貸出軍費,才得以實現對華遠征軍的出征。如今又要更多的軍費,從哪裏弄來?

她為難地看向德比伯爵。

德比伯爵明白她的意思,直接朝格萊斯頓和羅素道:“印度和愛爾蘭的叛亂必須平定!決不能因為軍費的緊張就此畏手畏腳,延誤出兵平叛的大事!還是那個辦法,向倫敦的那幫銀行家們借貸,倫敦不夠,就整個大不列顛,甚至整個歐洲!就算利息再高,也要立刻籌集軍費,馬上出兵!我可以將斯坦利家族的一半財產和我個人的全部財產全部無息借給內閣,大概能有70萬英鎊,充當軍費,表示支持!”